興平三年春節正月初一公元196年2月17日到了,韓遂走訪各縣,體察民情。
各家各戶都在學制豆制品。正常年份里,大多數家庭向店鋪購買豆腐、豆豉h等。現錢幣不流通,谷、米緊缺,無法購買,各家只能自制豆制品。
即便如此,各家分得的口糧中有一半是豆,有孩童之家,長輩讓娃吃足量的粟米,造成自己吃下的豆過半,每日食豆偏多,身體出現不適。
富裕家庭選擇用豆喂養生畜,換取肉食。
在舊漢陽郡境內,韓遂順路拜訪了獂道縣南安郡南安太守王列、漢陽郡冀城涼州牧韋端、上邽縣永陽郡永陽太守蓋順。
韓遂在漢陽郡最后一站阿陽縣拜訪完興國氐王呂發和其子呂阿貴等,朝西北向,順路去祖厲探望妻張姜子。
短短一個月,張姜子已在祖厲縣井井有條地經營起色,縣城重新煥發了一些生機。
次子韓略已來探望過母親。
祖厲縣在鹯陰河黃河以東,境域廣闊,相當于金城郡全境的四成,原本是西域貿易必經之路,去西域比走金城還近。
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天下大亂前,祖厲縣縣城十分繁華,商鋪、客棧遍布城內外,集市分為器具用品、生畜、糧食、馬市等。
中平三年公元186年遭李文侯和邊章屠城后,祖厲縣衰敗。好在房屋建筑未損毀。
張姜子到來后開始雇勞力分批修繕,又派人去修復祖厲縣石家、竇家、常家、李家的莊苑,向涼州和雍州發出招募家族前來居住和耕種告示。
白天張姜子帶韓遂參觀完祖厲縣縣城和郊外幾處地,晚上兩口子回自家歇息。這是張家老宅院。
夜晚一時睡不著覺,張姜子向夫君講述從茅山返回涼州的一路上的要聞。
一是吾等返程未走竇瓊英和韓春的路線,那條路太過艱辛,而是從揚州,過交州、入益州后,直接北上去成都,然后從成都走蜀郡北部,過白馬羌地、洮水南岸韓家南鎮、鐘羌地,到達西鎮。
二是鄧芝在母親鄭天生影響下加入了天師道。
袁術和劉繇爭奪揚州,揚州戰亂四起,而聽聞益州安逸,而且漢中張魯乃天師道開山鼻祖張天師張道陵之嫡脈之后代,故信奉天師道的鄭天生想帶鄧芝去益州發展。于是二人同張姜子上路。過交州進益州后,在成都與護送隊分手,母子二人留在了成都。
三是撤離茅山時,傳聞袁術表孫堅之子孫策為折沖校尉,孫策在壽春從袁術那里收回其父孫堅的舊將遼西韓當和零陵黃蓋等及一千余舊部。
又得到揚州吳家、周家等望族派部曲、出軍糧支持,領兵一舉擊敗揚州刺史劉繇屯駐橫江口和當利口的中郎將樊能、于糜、張英三軍二萬四千步騎,渡過楚江長江,破牛渚營六千步騎,盡得屯積的糧谷、戰具。
應韓遂從弟參軍韓胤請求,袁術答應派韓胤子韓晏帶五十名韓胤家丁隨孫策出征。
周瑜從丹陽郡宛陵縣帶領丹陽太守周尚之軍前來支持孫策。
孫策進攻丹陽郡秣陵縣彭城相薛禮和下邳相丹陽人笮融的六千兵馬,樊能、于糜、張英領兵回救牛渚營,孫策回軍再次擊敗之。
待孫策軍返身再攻薛禮和笮融,破之。笮融殺薛禮,并其眾,帶余部向北到楚江長江登船去了豫章。
孫策定丹陽郡秣陵縣后,繼續進攻劉繇布在梅陵梅岡、梅嶺岡,南京市南部的聚寶山麓新招募的一千兵馬、湖孰縣湖熟縣新招募的一千兵馬、江乘縣新招募的一千兵馬,皆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