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尹司馬防、長安令王惠陽陪同韓遂等進入長安城。
李傕、郭汜爭斗,毀壞了整個長安城,城中一片破敗不堪。
宮殿和房屋里住著一些破衣爛履的流民,街上污穢骯臟,到處可見人食人后丟棄的白骨。
韓遂痛心不已,連聲咒罵李傕、郭汜,二人為己私利,步董卓毀洛陽的后塵,毀了大漢幾百年的副都城長安。
司馬防表示無能力、無財力恢復京兆,與其讓京兆到處是流寇和山賊,不如交給聯軍。
韓遂許諾,替朝廷守好三輔,調兵進長安清掃街道,撥錢修繕部分房屋,逐步恢復三輔各縣農耕和人口,待朝廷出明君,交還給朝廷。
待數月后,長安清掃干凈,京兆尹官府可從霸陵縣遷回長安。
韓遂從侍衛隊中找出與司馬防同鄉的引弓門客東河內,命其保護司馬防。
司馬防答應繼續留任京兆尹一年,待圣上返回洛陽再做計議。王惠陽答應留任長安令,待家鄉兗州東平國太平了就回鄉。
韓遂允諾下年底按聯軍任命的太守年薪給司馬防同等待遇,給王惠陽縣長年俸。
司馬防、王惠陽帶著韓胡和東河內返回霸陵縣縣城。長安城成了流民的天堂,王惠陽不敢留在長安城中。
韓遂帶領尉遲延嘉等前往鄭縣。曾經十分繁華的鄭縣縣城也似長安城,居民全跑走了,只剩些流民。
聯軍探部派人給鎮守司隸弘農郡華陰縣的寧輯將軍段煨送信,邀請來鄭縣面談。段煨同意見面。
按約定的時辰,段煨帶著五百精銳騎兵來到鄭縣縣城東門外。韓遂騎馬出城,尉遲延嘉一人一騎跟在后面。
段煨全身鎧甲,手提矛槍,腰掛寶劍,背后一張弓和三支箭,十分謹慎地騎在戰馬上向韓遂抱拳施禮。賈詡騎在馬上跟在后面。
段煨比韓遂小四歲,二人曾經共闖西域,幾經戰亂,段煨也老了許多。
韓遂盛贊段煨將軍不虧為段家將,雖陷于亂世而能潔身自好,一直鎮守華陰一縣,保境安民,得到華陰庶民和望族贊譽。
段煨也佩服韓遂經營涼州和西域有方,控地萬里,按地域的廣闊實乃當今天下第一,遠超二袁地盤之和。
韓遂邀請段煨共同剿滅李傕、郭汜,為民除害,恢復三輔和長安,待朝廷出現明君,將三輔、西涼、西域都交還給朝廷。
段煨表示不與涼州聯軍為敵,但對出兵征討李傕、郭汜,尚需圣旨。
韓遂答應等待朝廷下達圣旨。
韓遂又和段煨側面的賈詡寒暄幾句,也是多年不見了。帝師聯合白波軍和南匈奴流浪軍僥幸獲勝曹陽之戰后,賈詡離開了李傕,投奔段煨。
賈演夫妻被宋建部下殺害后,韓家和賈家的關系徹底破裂,故此番見面,賈詡并無表情。
韓遂多次看到探部信報稱李傕主政近四年中,眾多謀劃均出自賈詡之手,故對賈詡十分忌憚,怕遭賈詡暗害,該當面和段煨說清楚的都說完后,即刻告辭返回渭橋。在渭橋登船駛回陳倉。
在陳倉城中,成公英和主公韓遂商議三件大事
一是抽調官吏去三輔各縣出任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