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占后,留彭格守泥陽,俘虜送去漆縣,韓潼帶主力去增援成公英的第六路軍,取勝后,再去配合第十五路軍攻克陰槃縣和鶉觚縣。
調祖厲縣韓略、張家軍祖厲校尉部校尉張荃、臨羌縣西平亭湟中盧水胡中郎將伊德、臨羌縣西平亭休屠各胡牙門將金方、臨羌縣羌部落牙門將蛾遮璠三部主力三千步騎去允吾臨時鎮守,監視河首平漢王國宋建的動向。以韓略暫為帥。
派飛騎通知燒當羌羌王東乾,將兵力向河首平漢王國邊境靠近,以防宋建襲擊西鎮或允吾。
涼州水軍校尉部校尉張海協防金城、榆中、臨羌等縣。
第九路派安陵縣偏將軍伍習帶所部九千五百步騎去谷口鎮與虎淵校尉部校尉田樂及所部一千五百騎匯合,渡過涇水,攻擊云陽縣牢姐羌首領良熙所部五千羌騎、祋栩縣虔人羌首領王奎所部五千東羌步騎、頻陽縣零吾羌首領封乾所部五千東羌步騎,同時阻擊龐德軍向泥陽增援。
第十路韓遂親自帶領侍衛隊、在長安的弘平部二千鐵騎,陳倉城合伯校尉部校尉蔣石的五百騎、長安縣京兆校尉部校尉韓胡的五百步騎,陽陵縣偏將軍張寵的九千五百步騎,渡過渭水,去奪回高陵縣縣城。
第十一路派茂陵縣裨將軍宋曄帶所部四千步騎到安陵渡過涇水到達池陽縣陜西省咸陽市涇陽縣縣城南門外,
設法沖進城中與梁家軍守軍匯合,一同守城,等待東、西各路大軍獲勝后前來救援。
第十二路郿縣夏陽校尉部校尉韓汝、美陽縣宛馮校尉部校尉韓業、武功縣干將校尉部校尉韓撫,三部出兵四千五百騎,與雍縣梁家軍匯合,向西去逼迫汧氐首領齊川和隃麋氐首領齊予保持中立或不敢妄動。
第十三路左馮翊太守韓斌匯齊各家人馬二千步騎去襲擾萬年縣。
第十四路渭水南岸的各家軍抽一萬兵力,在陽陵到新豐之間渡過渭水北上,增援韓遂。
第十五路命狄道韓尚為帥,調聯軍在涼州尚未出兵的各部、各部落出主力騎馬趕到隴縣集結,圍住陰槃縣縣城,威脅陰槃縣東羌奴首領零參和鶉觚縣先零羌首領雕零赤的一萬兵馬,掩護第八路軍韓潼通過涇水,前往泥陽縣。等待第八路軍和第五路軍前來匯合后,攻克陰槃縣和鶉觚縣。
第十六路命臨涇縣和彭陽縣的楊秋部牽制居縣弋居縣休屠各胡首領董合巖和參án縣休屠各胡首領張金川的一千六百余騎。
另派軍師府參軍臧福坐鎮漆縣、李曜坐鎮谷口鎮、呂放坐鎮安陵縣、孟飆坐鎮陽陵縣、曹奎坐鎮冀城、曹余坐鎮隴縣、曹葉坐鎮陳倉、韓煅坐鎮長安、韓里坐鎮新豐縣、韓繼坐鎮高平縣、胡河坐鎮美陽縣。
各部和探部飛騎在這些城池間傳信。
探部韓岳擔負京兆尹和左馮翊郡的信報,田敏擔負右扶風郡和左內史郡的信報,韓橋擔負涼州的信報。
安羌將軍府糧庫官樊浦,飼料和鹽官魯葉,車馬船官蔣珥,軍帳和雜物官江福,出征物資押運官蔣暉各行其職,由各縣縣長調集民夫,運送軍需補給到前線。
韓遂到達陽陵縣,登上大船,率第十路軍渡過渭水,留下蔣石和韓胡的一千步騎把守北岸,殺奔高陵縣陜西省西安市高陵區縣城下,四面圍定。
渠區之戰開始了。
馬超派人前來送信。信中稱軍糧不足,原本只想搶奪張橫、梁興收獲的糧食,未曾想到韓虎偷襲萬年縣中伏被殺,愿歸還高陵縣和所俘獲的庶民。
韓遂冷笑一聲對身邊部將和送信人道“遲了,殺吾大將之子豈能輕易作罷,吾不殺汝,速速回去讓馬超自來負荊請罪。”
送信小將慌忙逃走。
韓遂下令強攻南門,東、西、北三門佯攻。高陵縣縣城中只有馬超的一千五百兵馬。
張寵的數千步兵分數排輪番攀爬云梯,很快占領南城墻,馬超留守軍余部向北門外潰逃,在弘平鐵騎攔截和追殺下,全部被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