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中旬,楊阜、韓略等快馬加鞭,返回冀城,直奔涼州牧府。
關右諸將侯選、程銀、李堪搶著問道“袁、曹哪個會勝,哪個會敗“
楊阜曰“袁公寬而不斷,好謀而少決;不斷則無威,少決則后事,今雖強,終不能成大業。曹公有雄才遠略,決機無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盡其力,必能濟大事者也。“
諸將默然,一齊目視涼州牧韋端。韋端不決,示意韓遂發言。
從弟韓猛尚在袁紹軍中,韓遂怎能輕易倒向曹操,于是韓遂對眾人道“袁公即然已送邀盟信給諸位,必然也給劉表、劉璋等送去同樣的信。
袁、曹之爭,以袁公的實力,即使敗了,曹公也一時無力統一河北并、冀、幽三州。故吾等宜再觀望之,不宜過早選邊入盟。”
眾人點頭贊同。韋端見馬騰也認可,只好接受。
楊阜又道“朝廷已派治書待御史衛覬鎮撫關中,已隨吾到長安后留在長安。諸位可前往長安,衛覬或帶來朝廷和司空曹公的更多意旨。
曹公還向圣上表任吾為安定長史,長史非吾所好,無意去赴任,而涼州從事一職已任太久,恰家業需要吾料理,故明日辭官回家。”
眾人挽留,楊阜不從,執意去官回家,韋端無奈只得同意。
韓遂記得數年前衛覬右扶風郡茂陵令任期滿后回朝廷任尚書郎,不曾想已升遷治書待御史。
楊阜去職,顯然不想被關西人視為曹操的人。
韓遂向韋端推舉參軍胡河接替楊阜為涼州刺史部漢陽郡從事,韋端接納。
韓遂、馬騰、梁興等諸將匆匆趕到長安,在臨時的治書待御史署見到衛覬,京兆尹張時、長安典農中郎將謝景雋、長安縣縣丞武周等也趕來聚會。
一番寒暄后坐定。
衛覬起身道“到達長安后,吾在長安縣及周邊考察數日,寫信給侍中兼守尚書令荀彧大人,建議朝廷和司空多派官吏來協助諸位治理三輔。
此議合朝廷之意,朝廷早就聽聞三輔百姓返鄉人數日增,食鹽不足,已派謁者仆射裴茂大人前來長安,任三輔監鹽官,數日后可達。
在座對裴茂大人想必熟悉,彼曾領諸位滅李傕。
早在上年九月,司空討伐呂布之前,司隸校尉林農患病,守尚書令荀彧大人已向司空推舉尚書仆射鐘繇出任司隸校尉,并將司隸校尉治所設在弘農郡弘農縣,不會設在長安,諸位可寬心。鐘繇大人年底上任。
將陸續有官吏前來任職,朝廷和司空曹公派吾等來協助諸位安撫庶民,望日后諸位常來長安走動。
還望韓大人給治書待御史和謁者仆射先各分配一個正式的官署,便于辦公務。”
韓遂當場應諾,又設宴款待眾人。
諸將難得一聚,把酒甚歡。治書待御史雖不算是朝廷大官,好歹也是天子派來的官吏,諸將給足了面子。
晚上回到宅府,韓略向父親韓遂匯報在許縣的活動,通過探部在許縣的人見到楊彪和袁琇之獨子楊修,將隨身攜帶的佩劍贈送給楊修,楊修十分喜歡這把寶劍。
通過楊修見到曹操的卞夫人所生的第四子曹植。楊修已二十四歲、曹植七歲。楊修聰睿過人,前途不可限量。
韓遂很滿意韓略此行成果。命從陳倉繳獲李傕、郭汜的寶劍中再取一把給韓略做佩劍。
十二月接近年底,聯軍各郡縣有關官吏匯集到長安城臨時安羌將軍府做本年底的對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