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淯連夜奔往酒泉西邊的敦煌郡求救兵,敦煌太守馬艾也不愿出兵,龐淯同樣拔劍要抹脖子,馬艾也被其重義所感動,同意派出一千兵。
龐淯跟著敦煌兵向酒泉進發。
這時,黃昂猛烈攻城,楊阿若見救兵還不到,以為龐淯出事了,于是棄城中妻、子,親自沖出東門去張掖郡求救。
路上遇到王禾派出的三百援軍,楊阿若跟著援軍返回。
張鬈和魏明得知黃昂起兵,而張掖太守王禾把大疫后手中僅有的四百五十兵中的三百人派去增援酒泉太守徐揖,于是從昭武縣張掖漢軍軍營出兵一舉攻占觻得縣縣城,殺死王禾和從武威帶來余兵。
張鬈仍任代理張掖太守,魏明任代理張掖郡郡丞。
而黃昂亦攻陷酒泉郡祿福縣縣城,殺死太守徐揖,二郡合勢。
楊阿若跟著援軍到祿福縣縣城東門時,城已陷落,于是又跟著援軍回張掖。剛走到張掖郡觻得縣縣城西門外,得知城皆已破,立刻向張掖郡南部的氐池縣逃跑。
龐淯和敦煌兵還未到祿福縣縣城,得知黃昂已攻破縣城,敦煌兵立刻撤回敦煌。
龐淯未逃,走進祿福縣縣城,收斂徐揖尸,舉喪,親自將徐揖遺體送還徐揖的故鄉,并要為徐揖守孝三年,以報徐揖當年對其母子的照顧和不久前的提拔重用。
黃昂知龐淯名重,未加阻攔,任其所為,并釋放龐淯的妻、子。
黃昂怒楊阿若不與己同心,乃懸賞重金募取楊阿若人頭,欲令張掖郡人以麻繩系其脖,生擒押回酒泉。
楊阿若武藝高強,帶著三百援軍向東殺出張掖郡,一路奔逃到武威郡,投奔武威太守張猛。
張猛收回三百兵,
提拔封楊阿若為武威都尉,但不給楊阿若一兵一卒,只給錢糧兵器,并用雍州刺史印發一份檄告酒泉書,聽任楊阿若為徐揖報仇。
楊阿若單騎入武威郡南面的羌地,那里正是燒當羌吞并的北三羌中的勒姐羌部落地盤。
正值燒當羌內亂,燒當羌軍駐北三羌的主力被抽調去鐘羌地平叛,燒當羌收編的北三羌勒姐羌部落許多人趁機逃往武威郡南部,恰遇到楊阿若前來招募兵馬,于是楊阿若從勒姐羌部落合眾得千余少年牧民為騎兵。
趁北三羌動亂,楊阿若領千騎向西北,穿過勒姐羌、當煎羌地界,從燒何羌部落折向北進入酒泉郡,從酒泉郡樂涫縣南山中出,再向西,直趨郡城祿福縣縣城。
離縣城未到三十里,皆令騎兵下馬,曳柴揚塵。城中黃昂臨時招募的一千余人大都是步弓手,望見塵起,以為東邊武威和張掖等大軍到了,于是嚇破膽,大開城門,出城四處逃散。
黃昂獨自出東門,楊阿若的勒姐羌少年羌騎兵追出東門,捕得黃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