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戰后,孫權軍控制長江中下游,以及與西蜀的劉璋接壤,實現了攻取長江上游要地南郡的目標。
另一方面,劉備則在荊南四郡拓勢力,自領武陵太守;軍師中郎將諸葛亮,住于三郡交匯處臨烝烝陽,督令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以趙云領桂陽太守;讓關羽遙領襄陽太守,表為蕩寇將軍;以向朗督領秭歸縣、夷道縣、巫縣巫山縣、夷陵縣四縣的軍政民事,接管甘寧所占的夷陵縣,收復劉璋所占的巫縣、秭歸縣。
劉備軍師徐庶因母親在曹操手中而歸曹。原劉表南郡功曹龐統被士人稱為“鳳雛”,乃與“臥龍”之稱的諸葛亮齊名之人。
周瑜為南郡太守后,龐統繼續任南郡功曹,二人同甘寧、孫瑜謀取益州。
曹操任命劉表的零陵郡戶曹史主記主簿零陵郡烝陽縣人劉巴為丞相掾前來江南招撫各郡,但四郡已被劉備占據。劉巴未完成任務不能復命,不愿歸順劉備,又退不回江北,于是先逃往交州,期繞道回許都。劉備恨之。
劉備上表孫權行車騎將軍,領徐州牧。恰劉琦亡,孫權以劉備領荊州牧,周瑜分南岸地以給劉備。劉備立營于武陵郡孱陵縣江南邊的油口,改名公安。
孫權對劉備的兵力稍畏之,以妹妻劉備來固好。妹才捷剛猛,有諸兄風,侍婢百余人,皆執刀侍立,劉備每入洞房,心常凜凜。
孫權領地的主要官吏是
會稽太守孫權,行車騎將軍,領徐州牧;
吳郡太守行扶義將軍朱治;
丹陽太守綏遠將軍孫瑜;
新都太守偏將軍賀齊;
豫章太守討虜將軍孫貢;
廬陵太守揚武校尉孫輔;
臨川太守折沖校尉朱然;
遙領益州永昌太守偏將軍韓當;
蕪湖縣縣令校尉徐盛;
折沖中郎將太史亨治豫章郡海昏縣,委以南方諸大事;
曹操為離間周瑜和孫權,表任孫權的右都督偏將軍江夏太守兼領南郡太守周瑜為正式的南郡太守,孫權趁機削去周瑜的江夏太守職。周瑜屯據南郡江北的江陵縣;
孫權讓蕩寇中郎將左都督零陵太守程普轉任領江夏太守,拜為裨將軍,治江夏郡楚江長江江南的沙羨縣;
又從豫章郡北部分離出彭澤郡,由征虜中郎將遙領桂陽太守呂范領彭澤太守;
命偏將軍呂蒙領廬江郡尋陽令,孫權的廬江太守孫邵手中僅剩下尋陽縣,尋陽縣在楚江長江北,是孫權在江北少有的一處要地。
五官中郎將謝承轉任長沙東部都尉,孫權仍據有長沙郡湘水東岸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