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遂派飛騎去請守左內史郡的偏將軍閻行、守右扶風郡的偏將軍麴演、守京兆尹的偏將軍蔣石。次日三人趕到。
成公英、韓橋、閻行贊同讓鐘繇過境三輔,麴演、蔣石、尉遲延嘉主張御敵于潼關以東。
隔日,馬超到達長安,稱已通知關西諸將,邀韓遂去長安面談,韓遂帶著成公英、閻行、蔣石、尉遲延嘉等立刻前往長安城。
同時怕鐘繇突然越過潼關,命尉遲鐵、韓銅先帶所部去潼關幫助楊寺守城。又派飛騎去通知孫威加強武關防御。
另派飛騎去通知左馮翊郡太守韓斌、偏將軍陽逵增加黃河沿岸哨騎和守備。
再派鎮守涼州的偏將軍田樂將能抽調的兵力、馬匹、糧草向漢陽郡顯親縣移動,以免到時來不及抵達前線。
關西諸將楊秋、張橫、成宜、馬玩、侯選、程銀、李堪也不約而同地趕來長安匯合。
眾人猜梁興很快必達,果然,當晚梁興以騎廢了二匹馬的代價趕到長安城。
馬超氣憤的是,也通知了屯駐京兆尹商縣武關附近的劉雄鳴,但其未來參會。
次日,馬超主持,與韓遂、楊秋、張橫、梁興、成宜、馬玩、侯選、程銀、李堪等共十人召開會議,商討鐘繇過境三輔去攻漢中之事。
馬超認為鐘繇伐張魯實為假道滅虢之計,意在圖吾等,主張立刻組建關西盟軍,進兵潼關,阻止鐘繇軍進入三輔,逼朝廷派人前來談判。
楊秋、張橫、梁興、成宜、馬玩、侯選、程銀、李堪八人贊同,推舉韓遂為都督。韓遂不語。
散會后,馬超單獨來拜見韓遂,曰“之前司隸校尉鐘繇,讓吾進攻吞并韓將軍,關東人的話不能再相信了,現在為了抵抗曹操吞并吾等,吾決定放棄父親,以韓將軍為父親,韓將軍也應當放棄兒子,以超為兒子。”韓遂稱容再考慮一下。
閻行進諫韓遂,不希望彼與馬超聯合,韓遂答曰“今諸將不謀而同,似有天數。”
晚上,韓遂和成公英密談。韓遂分析道“曹操此舉顯然是不打算收納關西諸將,鐘繇軍要攻漢中,必然運動到陳倉縣駐扎。
甚至會提出讓聯軍讓出陳倉城做為攻漢中的大本營,還會在潼關、長安設屯糧點,派兵把守,還會接管渭水運糧道。
鐘繇的司隸兵馬最多能出動一萬人,遠不夠擊敗張魯的數萬大軍,曹操必然率大軍前來增援,三輔渭水沿線要地都會布滿曹操的軍隊。
如果借口兵力不足,陸續運入十萬人馬,萬一曹操不攻張魯,轉而突襲吾關西將領,吾等必敗。
吾子韓韜、韓略在曹操手中為人質,確實是吾軟肋。
吾排列出所有可能,看看哪種可能吾子有救,軍師看看是否有道理。
不放曹操軍進三輔的情況下有四種可能。
第一種可能是吾若起兵和馬超等合,曹操有可能斬殺吾子,但不會在決戰前殺人,必在決戰后再定。
吾等據守潼關,曹操來犯,關西盟軍在決戰中獲勝,但沒有抓獲曹操或其愛將,換不回吾子,吾等會繼續進軍洛陽、鄴城,只要不到最后消滅曹操時刻,曹操是不敢殺吾子的。但無論如何,吾子都不保。
第二種可能是吾若起兵和馬超等合,據守潼關,曹操來犯,關西盟軍在決戰中獲勝,抓獲曹操或其愛將,或得其尸身,可換回吾子。
第三種可能是吾若起兵和馬超等合,據守潼關,曹操來犯,關西盟軍在決戰中敗,吾子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