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輜重營至少有五營,五千兵、一萬五千民夫和一萬五千輛輜車。結寨營至少二營,二千人和大量工具。
不算民夫,五個兵種就至少有一萬一千人,這些兵還未計入此次出動十萬主力軍。連同守北曹營和南曹營及甬道的二萬人。曹操此次應該出兵十三萬一千人左右。民夫不少于此,或加倍。
此役吾軍如敗,必敗始于水軍不足。如果聯軍水軍有二百艘戰船,就可以完全控制黃河及渭水水面,截斷渭水運兵水道和河東糧道,曹軍必敗也。
曹操擺出的這個陣勢,插入潼關的西邊,使關西盟軍的潼關優勢盡失,韓遂、馬超等關西諸將一籌莫展,無計可施,似乎無解。
韓遂寫信給留在陳倉的成公英問計,并在信中告知已試過向東突進之策,不可行,曹操有重兵守弘農郡沿黃河的各縣縣城,直到函谷關。另外,馬超提過全軍去渭北。
成公英的家丁成公申代筆回信,稱病得不輕,發高燒不退,見主公的信十分焦慮,但一時也想不出好的解破之法,只提出五策供主公選擇
第一策是建議立刻遷三輔民和全軍退回涼州,據險而守。
韓遂考慮到涉及幾十萬人的倉促長途大搬家,不知會發生什么事,加上天已漸冷,沿途不知要死多少人,如同董卓毀洛陽遷百萬人口去長安,被世人罵慘,韓遂寧敗死也不愿意成第二個董卓。
而且未戰先撤,軍心必亂,終歸一敗,不如放手一博,或有生機。韓遂憶起對抗周慎、張溫、皇甫嵩等,最終都獲勝,故首先否定了此策。
第二策是主公退守陳倉,向涼州徐徐撤退,節節抵抗;馬超去渭北襲擾甬道,向安定郡徐徐撤退,節節抵抗;關西八將中三人攻并州上郡,一人護糧道;另四人中三人出武關攻南陽,與劉備夾擊襄陽,一人護糧道,在曹操到南陽時,襄陽已破,與劉備一起北伐,并通知孫權北伐。主公再聯合馬超反攻三輔。
此策對韓遂吸引力很大,十軍各自為戰,但每個主將要有很高超的作戰和判斷能力,否則容易被曹操各個擊破,而且到明年,三輔的糧食全部落入曹操之手,各軍分散,軍糧不濟。另外去武關外的四將是否愿意如果改為吾去南陽,四將去守陳倉,能否守得住
第三策是一半主力從夏陽渡黃河殺入河東,切斷曹操的糧源,一半主力在三輔各城節節抵抗,拖住曹操的主力十日,其必斷糧。
夏陽縣的船只有限,一次渡河的部隊人數不足,又無水軍,曹操戰船截斷黃河水道,去河東的部隊就斷糧了。此策最不可取、最冒險。
軍師仍把此策寫入或許是因為曹操和吾方都不會這樣做,一旦真敢冒險,或許會出其致勝。但派誰過河除非關西十將人人都陷入絕境,否則只要有一成把握直接決戰可勝,都不會有人愿意去冒這個險過河去河東郡,雖然那里必然空虛,一旦進入,或許如入無人之境,糧食也能搶到。
第四策是一半主力從殺入并州上郡,直奔冀州;另一半主力在三輔、涼州層層抵抗和拖住曹操主力,并負責護衛入并州之軍的糧道,如三輔、涼州的糧食不濟,必要時奪取雍州武威郡獲取軍糧。
此策也不失為良策,韓遂認為去并州只有派馬超為帥,但馬超人少只有讓馬超領關西八將前去并州,問題是關西八將在三輔已舒服多年,豈肯聽命馬超去并州
第五策是全軍退到陳倉一帶堅守,邀張魯加盟出漢中,在陳倉附近決戰,加上張魯的數萬兵力和吾聯軍后方所有兵力,吾軍總數超過曹操一倍。而現如今,曹操軍已到潼關西邊,吾軍已失去潼關支撐點,在潼關決戰已無意義。
韓遂認為此策可選,但關鍵是張魯愿不愿前來
這五策,加上已試過的攻弘農之策、馬超移師渭北之策,以及潼關決戰之策,共計八策,韓遂綜合判定,以關西十將及各軍的能力,只有繼續采用潼關決戰之策,一旦分兵或大遷移,軍心必亂,無策可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