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軍清點人數,渭南戰場共出動聯軍四萬八千人,死傷和投降曹軍的約有三萬五千人。
撤退途中逃走的和守陳倉等損失的人數約有八千六百七十二人。
夏陽校尉部、夏陽守備校尉部的四千人估計已全部陣亡。
高陵守備部在臨晉縣的一千人被梁興吞并,估計已戰死,另外守高陵的一千人退回到顯親。
聽到聯軍戰敗消息后悄悄離隊的約有近二千人。
隨軍運回的羌傷兵有八百人,漢傷兵二百人,其余傷兵都未來得及運回。
招募到關西八將的散兵和留守臨洮和氐道二縣的守兵共約一千人。
漢兵大多數無家眷,有家眷在三輔的兵大都脫離聯軍,或投曹軍,或潛回家。
目前關西八將和馬超及聯軍的散兵想繼續當兵的人估計都向曹軍投降,被曹軍暫時圈在安陵縣了,但民間一定還有散兵。
上年末聯軍共有十萬一千九百九十二人,去除以上損失的人數,不計孫威、韓葉等人的兵,不計本年傷兵,計入全愈歸隊傷兵,應還剩五萬一千三百二十人,初步清查,其中有四萬羌兵,漢、胡、氐兵合計約一萬一千三百二十人。
之前,聯軍也有過多年維持在五、六萬人的規模,韓遂有信心再挺數年。
十二月接近年底,尚在聯軍手中的各郡縣有關官吏匯集到顯親縣縣城征西將軍府做本年底的對賬,本戰事發生前已完成征調和賬本中絕大多數事項,故征調賬本如常,但三輔已丟,本年底用于下年三輔的所有支出全部取消,下年賬本更會有變化
收入
上年底,聯軍錢庫和糧庫平賬,錢庫為零,糧庫為零。
征調仍按征糧不征錢。每基數五萬石粟米。本年涼州和三輔糧食正常收成。
金城郡十縣剩下的十五家望族,除韓家外,幾乎全部移民去了三輔,各縣剩下少許人口,故,聯軍對韓家以外的各縣望族全部免除征調。
人口幾乎全是新移民的縣有韓家、成公家、郭家在京兆尹長安縣;韓家、麴家、閻家在左內史郡高陵縣;田家在京兆尹陽陵縣;陽家在京兆尹長陵縣;蔣家在右扶風郡安陵縣;趙家在右扶風郡茂陵縣;江家在右扶風郡美陽縣;毛家在新平郡漆縣;池家在左馮翊郡粟邑縣;淳于家在京兆尹藍田縣;竇家在京兆尹上雒縣上洛縣;馬家在京兆尹商縣。金城原十四家的基數改到這些三輔的縣征調,故基數未減少。
盧水胡彭析率部落已離開杜陽縣,杜陽縣僅入住西域四百無家老兵,無收獲。
聯軍占栒邑縣、云陽縣、祋栩縣;祖厲縣失而復得,又歸還武威郡,鄭縣得而復失,暫無收獲。
再從當地人口較多的老地盤漢安郡陳倉縣,左馮翊夏陽縣,金城郡允吾縣韓家,金城郡榆中縣韓家,金城郡浩亹縣韓家,金城郡金城縣韓家,金城郡臨羌縣韓家,漢陽郡渭水北部七縣,隴西郡中部五縣,安定郡高平縣、三水縣,武威郡祖厲縣的望族征調。
各縣征調一個基數,允吾縣、高陵縣、狄道縣比其它縣多貢獻一倍。
共計三十七個基數,征調一百八十五萬石粟米。
上邽縣劃給蓋順做永陽郡,獂道縣劃給王列做南安郡,冀縣仍歸梁興,但冀城劃給韋端做涼州牧府治所。
不種粟米的望族需到市場去買粟米繳征調費。
各縣韓家共需支付六十萬石粟米,免征,抵消部分韓家給聯軍的墊付。分別是臨羌縣韓家代隴西北四縣繳四個基數、浩亹縣韓家繳一個基數、榆中縣韓家繳一個基數、允吾縣韓家繳二個基數、金城縣韓家繳一個基數、夏陽縣繳半個基數、長安縣繳半個基數、高陵縣繳一個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