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尉梁萬,別部司馬且山;
都尉良魯,別部司馬梁西。
司隸羌騎三部;
校尉徐然,兵力五百羌騎;
中軍別部司馬,空缺;
都尉梁世,別部司馬且原;
都尉良飛,別部司馬梁衛。
司隸羌騎四部;
校尉李悌,兵力五百騎;
中軍別部司馬,空缺;
都尉梁布,別部司馬且立;
都尉良繼,別部司馬梁條。
新平羌騎校尉部;
校尉左威,兵力五百羌騎;
中軍別部司馬,空缺;
校尉芒奢、注柯、東曄。
第十一軍,高平部
安定郡高平縣和三水縣休屠各胡裨將軍兼安定屬國都尉郝全,一千五百八十四胡騎。
中郎將郝節;
校尉郝真、郝曲。
陣亡者郝喬、郝尚。
第十二軍,冀縣東羌校尉部;
校尉東起,兵力一千羌騎;
中軍別部司馬良珂。
第十三軍,安定郡三水縣都尉部都尉韓絳,一百二十二漢騎。
第十四軍,預備部,駐防涼州漢陽郡顯親縣;
牙門將樊霹,兵力一百零五漢騎;
中軍別部司馬兼軍需別部司馬郭并;
校尉閻泊;
都尉齊斌,別部司馬黃肅;
都尉祁登,別部司馬劉約;
第十五軍,鐘羌部,駐防鐘羌四鄉、新地、西鎮;
牙門將尉遲銀,兵力一千五百羌騎;
中軍別部司馬兼軍需別部司馬良其;
校尉梁嘠;
都尉梁牙,別部司馬且皮、良合;
都尉良波,別部司馬梁竹、且木;
校尉且伊;
都尉梁溫,別部司馬且牛、良巒;
都尉良付,別部司馬梁備、且司。
第十六軍,隴西郡鄣縣羌部落中郎將餓何俾,牙門將餓何牙,四千五百八十二羌騎;
第十七軍,南安郡豲道縣羌部落中郎將燒戈頹,牙門將燒戈千,四千五百九十一羌騎。
第十八軍,金城郡金城縣羌部落中郎將伐同伏,牙門將伐同須,四千五百四十五羌騎。
第十九軍,西平郡臨羌縣羌部落中郎將蛾遮璠,牙門將蛾遮力,四千七百一十七羌騎。
第二十軍,隴西郡首陽縣羌部落中郎將迷虎,牙門將迷列,四千五百八十五羌騎。
第二十一軍,漢陽郡西縣皇家軍馬苑周邊的羌部落中郎將柯沭,牙門將柯柏,四千八百六十五羌騎。
第二十二軍,漢陽郡勇士縣羌部落,中郎將迷貴已亡,迷虎暫代部落首領,牙門將迷原,五百八十七羌騎;
第二十三軍,安定郡都盧城、瓦亭鎮羌部落,中郎將迷瑞已亡,迷虎暫代部落首領,牙門將迷封,六百七十九羌騎;
第二十四軍,隴西郡氐道縣麹山翅上和為翅一帶的氐部落中郎將楊浮,四百六十一氐騎。
第二十五軍,金城郡臨羌縣西平亭湟中盧水胡中郎將伊介及部落遷往祖厲駐防,六百二十三胡騎;
第二十六軍,金城郡臨羌縣西平亭休屠各胡牙門將金盛及部落遷往祖厲駐防,二百一十胡騎。
第二十七軍,漢陽郡略陽縣氐部落牙門將蒲方部下別部司馬蒲余,九十氐騎;
第二十八軍,北地郡盧水胡,暫駐防北地郡泥陽縣;
牙門將彭析,兵力一百八十胡騎。
校尉彭冉、彭旁。
第二十九軍,水軍部,駐防涼州水路各縣;
中郎將張海,兵力八百漢步兵,一百六十艘大船;
中軍別部司馬侯銳;
校尉吳篷、王漁、黃轱、左剛。
牙門將李門;
校尉徐齊、曹冒、侯格、郛禮。
第三十軍,金城羌騎校尉部,駐防涼州金城郡允吾縣;
校尉江惠,兵力七百五十羌騎;
中軍別部司馬費準;
都尉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