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名太一,乃一孤兒。
吾名太一,乃一棄徒
戰國時代,荊楚大地連年戰禍不斷,生靈涂炭,民不聊生,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食不果腹物質匱乏,為了生存催生出一特殊的人群名曰“拾荒者”。
拾荒者拾的不是荒,而是戰場上的殘物,簡而言之從死人身上搶奪生機。烽火連天的歲月戰禍橫行催生出多少孤兒,拾荒者威逼利誘這些苦命的孩子,驅趕上了戰場替他們勞作,像吸血鬼一樣吸食著稚嫩的生命。
荒蕪的古戰場其實是個亂葬崗,長期腐爛的尸體催生出了瘟疫,瘟疫乃是萬病之源。拾荒的孩子們感染上了瘟疫生不如死,常年忍受病痛折磨皮膚潰爛、長滿膿瘡,待到病入膏肓之時便無藥可醫。還有一些孩子拾荒者殘忍的將其砍斷四肢,沿街乞討博取同情,為其獲取財帛。
殘暴行徑更是令人發指,不寒而栗。
孤兒的命運何其悲慘。
有一逃荒的孩子,無名,不知其來自何方,只知生來天性純良,見不得兵甲暴尸荒野,獲取必要物品后會其它孩子都走了,他卻留了下來挖地三尺就地將其掩埋,不管對方隸屬何方陣營,也不管戰場死了多少人,更不管拾荒者如雨點般的鞭子,一門心思的挖墳埋人。
久而久之,拾荒者拗不過他的性子,只能隨他去了。他也成了孩子們中一怪人,一朵奇葩。
一日,天空下著綿綿細雨,道家無常子途經此地,見其怪異當下駐足觀之,為此子耐人尋味的舉動驚嘆不已,加之年事已高膝下無人傳授衣缽,生出憐憫有心收羅門下,故問曰“可愿與我同去,為我弟子。”
“可能飯否”
無常子大笑,曰“能。”
道家無常子隸屬道家劍脈,專修劍道苦心鉆研數十載,道家分二脈,氣脈和劍脈,本是同氣連枝不分你我,后人卻非爭個輸贏雌雄不可。
無常子為劍道首座代表人物,淡泊功名利祿一心向道,劍術出神入化但始終被氣道壓制,從此心性大變,為求突破另辟蹊徑專研陰陽術。
后經數次大醮氣脈穩壓劍脈一頭,無常子終日郁郁寡歡,唯一可慰藉之事乃收一妙徒,天資聰慧異于常人,故賜道號太一。
二十年后,太一道人繼承為師真傳,劍法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逐漸嶄露頭角,七年一屆的羅天大醮無常子勢在必得,大醮請來諸多掌教蒞臨觀戰,徐贛生為天師一脈正統傳人也蒞臨大醮。
羅天大醮演武會上精彩紛呈,各教派都派出后起之秀一爭長短,道家氣脈傳人和劍脈傳人不期而遇,氣脈源遠流長后期發力制敵,劍脈一擊必殺前期發力制敵,兩者相輔相成方是大成。
太一道人天資過人深諳此道,不但精修劍道對氣道也頗有研究,雖贏了所有人奪得頭籌,卻不知當日犯下大忌。
“此子絕非池中物,一遇風云便化龍。”
徐老天師大為欣賞太一道人,也想通過此事解決氣、劍兩家歷經二百多年來的紛爭,不想弄巧成拙,引來氣脈、劍脈中人誰也容不下他。
本是天縱之才,本是天之驕子,只因一句無可無不可的批言淪為棄徒
不甘心,不甘心,我不甘心,寧可我負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負我。
扭曲的心靈,催生出魔障。
太一道人淪落江湖,游歷期間去過一處魔地,帶回來一個魔,受魔障掌控從此成為一大魔頭。
滔天的黑氣噴涌而出,如萍的莫邪劍引發一個魔頭的蘇醒,杏黃色的瞳孔閃爍著冷冽的寒光,三面鬼面浮現出無數道裂痕,直到化為齏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