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綱家的阿掌是個愛干凈的孩子。
愛干凈的男孩子。
之所以會知道比你大一歲又不同校的飯綱掌,蓋因你的媽媽和飯綱媽媽是所謂的“媽媽友”。
簡單來說,就是雙方去公園遛小孩時經常碰見,展開了主婦社交,從而產生友誼。
飯綱媽媽遛的是飯綱家的小女兒,飯綱掌的妹妹。
而你的媽媽遛的也是你家的小女兒,你的妹妹。
兩個小女孩經常湊在一起玩,笑鬧著跑走。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你經常旁聽媽媽們的聊天
因為你放學后沒事干。
“下學期你一定得給我加個社團哦。天天煩我。”
第無數次,你被媽媽這么念叨。
“知道啦,我曉得的。”
也是第無數次,你這么敷衍過去。
有感而發的飯綱媽媽為你打圓場。
她嘆了口氣,說“加社團也未必是好事。”
怎么說呢
你和媽媽一起望了過去,靜候下文。
然后齊齊受到沖擊。
“阿掌他啊,每天都要刷他的鞋。太頻繁了,很傷鞋的噢。本來他就要么參加部活要么去俱樂部練習,消耗得很快。感覺天天在買鞋。”
沒養過兒子、大女兒又是無社團人士,你媽媽只好安慰“這個年齡的男孩子長得也快嘛。”
飯綱媽媽憂愁道“專業的訓練鞋也不便宜啊。”
飯綱家有三個孩子,在家庭開支方面有壓力也不足為奇。
話都說到這里了,你自然而然會發問“訓練、都是練什么呢”
然后得到了那個答案“排球。”
飯綱家的那位阿掌真是個特別的人。這就是你對他的第一印象。
在其他中二期字面意思的國中二年級男孩子都把臭襪子堆好多天扔給媽媽處理的時候,他會每天自己刷鞋;
在想專門練排球的男孩子很少的情況下,他在打排球。
你決心向他學習。
不這樣做的話,你妹妹就要在飯綱妹妹面前,丟大臉啦。
人類幼崽就是這樣子的嘛,互相攀比。
從掉過幾顆牙開始,你的妹妹就一直在輸。
比兄弟姐妹數量,她不如飯綱妹妹。
比身高和年齡,你完敗于飯綱姐姐。
比干凈整潔程度,你遠不如飯綱掌等等,就算要對比,不應該拿你和飯綱姐姐做對比嗎不公平
“不管吹牛已經吹出去了我說我姐姐房間地上連半點灰塵都沒有、亮得發光姐姐你快收拾啦”
邀請了飯綱妹妹來家里玩,妹妹催促你。
好吧。你認命地花了大功夫掃地、拖地、整理衣柜、書桌,一邊做事,一邊質疑飯綱掌真的有你妹妹轉述的飯綱妹妹口中那么整潔嗎。
為了讓妹妹贏一次,滿足小孩子無傷大雅的好勝心,雖然心里質疑,但你手上非常賣力。
貌似做過頭了。
因為,飯綱妹妹宛如領導視察、背著手踏進你臥室房門后,發出了一聲驚呼,跑上前來握住了你的手。
“姐姐你真是太厲害了我還是第一次見到比哥哥還愛干凈的人太好了,我一直擔心哥哥沒人要,原來他還是有市場的”
啊這。
現在的小學生腦袋里都想著這種東西嗎
現在國中一年級剛脫離小學生身份沒多久的你眼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