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項目就是后來“北溪一號”,然而臘月二十五的“示威”,臘月二十六就熄火了。
因為德意志內部居然冒出來一個聲音:這個項目是對大西洋環境的重大挑戰……
不是德意志人精神分裂,而是前幾年經濟危機的時候,大西洋對岸就是這么統一媒體口徑的。
“北溪一號”已經不能用“好事多磨”來形容,之后的“北溪二號”會給人帶來更大的震撼。
當然此時德意志人做出了一個更大的備份,那就是把能源大戶進一步往東遷徙。
遠離歐洲這個是非之地,順便賺更多的利潤。
至于民眾……
去他媽的民眾。
老子是怙惡不悛、寡廉鮮恥的普魯士軍官、容克貴族!
張老板雖然遠在中國,卻不知道他去年的出國訪問,其實產生了很大的變數,本來德意志老工業區的能源大戶,并非全部都要搬走,除了當時的法案,柏林方面各方面勢力都還心存幻想。
而這份幻想因為不列顛人在“歐萌”框架下的跳反,直接被擊得粉碎。
戰敗國閉嘴不是一種隱晦敘事,而是老倫敦貝勒爺們的直言不諱。
于是中立的產業巨頭,以及過去唱了十多年反中調子的東德廢物們,都難得保持了一致。
在一月三十日,也就是中國的小年夜,在原本的產業轉移基礎上,再增加了百分之兩百七十。
接近三倍。
涵蓋了全球產業鏈中的百分之五十六,從產業巨頭到中小型企業、微型企業甚至是家庭作坊,都囊括其中。
尤其是工作室類型的精工、藝術類,有個一攬子協議,跟義大利的商貿協會組成兩國中小型企業投資協會。
“sf集團”承擔了其中百分之二十九的招商引資落地工作,當然也包括了路演,因為此時整個歐洲在產業解釋、技術宣講、市場解讀上,“sf集團”僅次于花瓣公司,只不過后者專精通信技術領域,跟“sf集團”做國際平臺還是有區別的。
德意志人沒得選,它是能源大戶,但想要保證“能源主權”或者說“能源獨立”,可能性基本為零。
那么其所在的超級企業,只有兩大基本選擇:一,北美的市場不能丟;二,必須要有一個獨立的產能“避風港”。
后者是保證德意志一定“經濟主權”的保險,所以哪怕東德廢物們,也不得不面向東方,不得不這么做。
產能轉移除了利潤,在一定程度上,就減少了“能源風險”“水資源風險”,從宏觀上說,就具備了跟殖民宗主國的議價權。
當然這是對外,如果回到“歐萌”內部,提前布局的德意志人,會有更多的力量來整合內部事物,吞并小國家的同質化產業,只是時間問題。
張老板對這些一無所知,歐洲事業部給總部瘋狂發傳真,打電話的時候,他正在企業“團圓飯”上跟員工們吹牛逼呢。
“老板,聽說朝后要蓋汽車廠啊,工資怎么樣?比電瓶車的工資要多個幾百塊?”
“起薪會不會直接三千啊老板?”
“造汽車要資質的吧?對吧老板?”
工人們吵吵嚷嚷,都好奇地打聽著事情。
因為“龐蒂亞克”這個牌子被買走,外加“火鳥”的外觀專利以及跟“科邁羅”同款底盤、動力總成,所以很多人都以為“財神爺”要造自己的“火鳥”。
松江的金融圈,做汽車零部件的諸多供應商,也確認了“沙食戰略部”跟他們接觸過,在談零部件的加工設計。
但是正經下的訂單,暫時一個都沒有。
同時各地的汽車零配件生產單位,也跟當地的市政府反映過這件事情,因此有些政府班子,就以為“財神爺”想要買乘用車生產資質。
其實根本沒有這回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