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林泰來起身準備回村,黃小妹只把他送到院門口,不肯跟著林泰來回去。
林泰來心里胡亂猜測,但面上也只能裝糊涂罷了。
又聽到黃小妹提醒說“郎君回鄉,有一二隨從即可,不要帶那么多人了。”
林泰來詫異的問道“這是為何”
如今林大官人出行,隨從基本配置是二十二人。也就是左右護法張家兄弟,然后每人再帶十個手下。
黃小妹遮遮掩掩的答道“奴家也不便明講,郎君回去就明白了,聽奴家的準沒錯。”
林泰來點了點頭說“行,那就聽你的反正帶那么多人回村,顯得太招搖,村里也未必能安置下。”
畢竟村里都是鄉親,安全系數本身就高。
就算遇到點什么狀況,只要招呼幾聲,就能有左鄰右舍的鄉親出來助拳,足夠應對了。
所以林大官人打算輕車簡從,只帶著張家兄弟兩個跟班。
林宋村是個典型的江南小鄉村,二三十戶人家,顧名思義大都是林和宋兩個姓,位于橫塘鎮西北方向幾里地。
林泰來穿著童生禮服青衫,大袖飄飄走著就去了。
不到半時辰后,就望見了屹立在村口的申明亭。
亭中坐著幾個老人閑談,亭外又有幾個孩童嬉戲打鬧。
至于青壯勞力,農忙時誰有功夫大白天在村口扯閑篇
亭中這些老人們挺面熟的,林泰來從記憶里檢索了下,得知這些老人都是村里的鄉親。
申明亭就在路口,繞無可繞,于是林大官人昂首挺胸的走過去,準備人前顯圣。
他們村并不是文化強村,世代務農,連個秀才都沒出過,社學肄業的里長就是目前最高學歷了。
所以文科雙案首加武生員這樣的成績,足夠漲臉面并吹幾瓶了。
林大官人一邊想著應該怎么自我介紹,一邊略顯矜持的微微抬手施禮。
老人們看到后,紛紛對林大官人給予了熱情的回應。
“林阿四林阿四回來了”
“原來國忠老爹家的大四喜啊聽說你小子在外面風光上了”
林泰來“”
林阿四也就算了,大四喜是什么鬼原身的小名嗎
左右護法張家兄弟面面相覷,沒想到最近頗為威風八面的林坐館、林大官人,回了村就變成林阿四、大四喜了。
難怪黃五娘不讓林坐館帶太多人回村,大概也是不想讓太多人聽到這些有損坐館威名的稱呼。
于是張家兩兄弟也后悔了,早知道他們也不來了。
知道了這些不該知道的東西,以后不會被坐館疏遠乃至于滅口吧
林泰來實在不想和一群喊自己“林阿四”、“大四喜”的人交流,快步越過申明亭,直奔家中而去。
還沒走到家門口,林大官人就已經透過木柵欄,看到小院里的情況了。
這輩子的父親已經坐在小板凳上,但竭力挺直了上身,做出了威嚴的樣子。
林老爹名字是林國忠,相當之大氣,不像是個普通農民的名字。
據說林老爹年幼時請算命先生算過,說林老爹能受封一品,然后起了個“國忠”這名字。
但是一直到目前為止,林老爹五十一歲了,仍然沒看到任何受封一品的希望,這個大氣的名字算是白起了。
如今林國忠已經生了四個兒子,分別叫林時來、林運來、林福來、林泰來,名字都很吉祥,但看起來也沒什么用,老林家一直窮到現在。
林泰來行四,所以小名叫林阿四;又因為從小就非常高大,所以在村里又有個小名叫大四喜。
既然穿越到別人身上,融合了別人的靈魂和記憶,那替別人盡孝也是義務。
即使林大官人在外面再牛氣哄哄,拜見父親也得磕頭行禮。
起身后,拍了拍沾在腿上的黃土,又看了看幾間黃泥墻壁茅草頂的屋子,林大官人忍不住抱怨說
“先前不是托人稍帶了銀兩,怎得還不蓋新房”
林國忠當即就訓道“你才去了幾天城里,怎得就四六不懂了誰家會在農忙時蓋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