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上迎送禮儀都是有講究的,楓橋鎮距離蘇州城十里,正好符合出城十里相迎的禮數。
而且更妙的是,楓橋鎮位于吳縣和長洲縣的交界處,更利于兩個縣的官員一起出現。
所以一般有大佬蒞臨蘇州城時,第一道入境的迎接儀式一般就在楓橋外。
本地人都知道,如果想要攔路喊冤告狀,去楓橋外堵大佬準沒錯。
申二爺對官場規則還是比較明白的,當即表示不看好。
“你讓災民去巡撫面前,那也沒什么用啊,官官相護幾個字你難道不懂
在正常情況下,巡撫肯定不會為了幾個災民,去責難府衙的。”
林大官人嘆道“二爺你還是跑項目去吧,別的事情不適合你。
讓那些災民去鬧騰,并不是為了迫使府衙或者巡撫服軟,這些官員怎么可能會直接向百姓服軟
只要有這么些人去鬧就足夠了,目的僅僅就是為了造勢而已。有了這些勢,才可以借勢用力啊。
比如長洲縣的袁知縣就可以借題發揮,強行接管本縣濟農倉也好,利用人脈去施壓也好,不就有了由頭了嗎
就連申二爺你,不也有了借口寫信給令尊告狀嗎如果沒有造勢,令尊就算想幫忙,又拿什么理由去施壓”
申二爺揮了揮手,“行了行了我不是來聽你說教的”
林泰來又唉聲嘆氣的說“而且我總感覺,這個巡撫來的不正常。
所以找幾個災民去試探一下也好,看看能有什么蹊蹺。”
申二爺愕然,你林某人也太把自己當回事了吧
一個封疆大吏正常不正常的,跟你這個小吏兼武生員有什么關系
不過申二爺還是問了句“有什么不正常的”
這大明天下巡撫常設二十幾個,大概可以分為內地巡撫和邊鎮巡撫兩類。
其中比較特殊的有那么幾個,應天巡撫算是其中之一。
應天巡撫別名江南巡撫,又稱蘇松巡撫,特殊之處不僅僅是因為南直隸地方特殊,而且屬性也很特殊。
一般巡撫的官職差遣是“巡撫某處地方兼提督軍務”,開頭就是“巡撫”。
而應天巡撫則是“總理糧儲提督軍務兼巡撫應天等府”,開頭是“總理糧儲”,格式完全不一樣。
這說明應天巡撫官位的本職工作就是督理江南錢糧,而巡撫江南各府反而只是兼職。
還是那句話,江南錢糧對朝廷實在太重要了,這就是朝廷的命脈,所以值得為此專設官員。
想想就知道,關系到朝廷吃飯問題的四百萬石漕糧,半數出于江南,六分之一出于蘇州府。
再往下細分,約摸五十分之一出自吳縣,一百五十分之一出自林大官人新吳聯的地盤木瀆鎮會盟后。
如果林大官人在隔壁長洲縣擴張一下,達成個“百分之一漕糧”成就問題不大。
總而言之,為了更好的征發蘇州錢糧,近些年來,應天巡撫駐地不定,時常在南京和蘇州之間移動。
一般到了秋收之前,應天巡撫就會進駐蘇州,親自督理江南收糧,然后一直呆到第二年開春漕糧起運。
最后林泰來對申二爺總結說“所以如果按照慣例,應該是八九月再來,現在才七月份,當然不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