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道中央打轉的破爛座船上,張家兄弟還在疑惑,被抓走就是坐館所說的“萬人敵”
雖然他們作為林泰來的近人,完全能猜出這出戲是演的,但演這個有什么意義
張武對大哥問道“坐館都走了,現在你我該干什么”
張文想了想說“破船應該要留在這里給別人看,能增加坐館說的那個么話題度。
而你我兩個沒用的人,就直接跳水游走吧”
岸上沒人關注張家兄弟,有數百人不約而同的看向楓橋,他們的總指揮就在橋上。
席思全大朝奉則有點茫然,這劇情走向怎么完全不按自己的劇本來
明明已經做好了最詳盡的設定,結果全都是白忙乎,今天的部署全部浪費了。
席思全大朝奉這種感覺,就像是從應該掌控全場的導演變成了一個無關緊要的看客,心理落差委實巨大。
還有,你林泰來模仿各種角色切換的太嫻熟了,幾句話就三次變身,一看就是演的
騙得了普通民眾,卻騙不了他這樣的精明人
而且席思全不能理解的是,林泰來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
就算抹黑了商幫,那么然后呢又能干什么
想來想去,只能暫且認為,林泰來的目的就是為了脫身,破解被圍堵的困局。
但伱林泰來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不可能永遠不回蘇州城。
其實林泰來回蘇州這事情,從縣衙到府衙再到巡撫察院都知道。
并且也都很關注,畢竟這是當前蘇州城本土人物的第一刺頭,大部分外來流官的天敵。
就連首輔兒子跟林泰來一比,都顯得溫良恭儉讓了。
更別說這次韋巡撫還暗中出動了官兵,要協助洞庭商幫勢力把林泰來拾掇了。
所以新科武解元林泰來被鄉親堵在了楓橋,然后又被南京人抓走的事情,各衙署第一時間就收到了消息,然后全都不明所以。
也有人覺察到,事情發展明顯是奔著挑起地域矛盾去的,但這有用嗎
在現實里,即便嘴上吵得再厲害,但有幾個人肯為了地域矛盾真上啊
正因為都看不懂,所以各衙署官僚都選擇了靜觀其變。
吳縣的鄧知縣沒有等多久,第二天早晨,全體吏役列隊衙參結束后,突然大門外的鼓聲被敲響了。
沒有大事發生或者人命、強盜等緊急案件,一般不會有人來敲這個鼓。
隨即就看到一個七老八十風燭殘年的老頭子,抱著一大疊文書,顫顫巍巍的走上公堂。
當地方官的遇到這種沒幾年活頭的老人家,一般也就不讓跪了,以彰尊老美德。
然后這老頭稟告說“胥江、太湖沿岸各都圖百姓聽聞林解元被洞庭商賊出賣,又被南京武家抓走,無不憤慨
現有第一、第五、第六、第十三等九都,萬民聯名上書縣尊”
鄧知縣“”
如果他沒記錯的話,這九個位于胥江兩岸和太湖沿岸的都,都是林泰來勢力各堂口的管區。
昨天林泰來才被抓走,今天就能整出萬民書,不是早有預謀就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