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林泰來又對申用嘉介紹說“此乃我在南京發展的新社友趙學士,正好來蘇州城做巡撫。”
申二爺也實在看不出,這位半截入土、比自己父親年紀還大的趙老頭,到底有何德何能,可以被林泰來看中并發展為更新社第三位社友。
林泰來又招呼著長洲縣知縣袁宏道,對趙志皋介紹說
“此乃鼎鼎大名的公安袁中郎我正勸說他,來做一個更新社客座教授
只是袁中郎尚還猶豫不決,沒有答應下來。撫臺若得了閑暇,不妨也勸一勸他”
袁宏道嘆口氣,連忙道“不猶豫,我答應了”
既然還在官場上混,有些規矩就不能不遵守。
一個小小知縣,哪還能真讓巡撫來勸自己
于是更新社盟主、客座教授、兩位社友談笑風生,仿佛形成了一個小圈子。
其他前來迎接巡撫的人物,也仿佛成了被排斥在外的看客。
又聽到林泰來對袁宏道笑道“袁縣尊的機會來了,若能得到撫臺支持,你心心念念的三江口疏浚工程何愁不能啟動”
三江口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古地名,連四書五經里都有這個名詞,可惜早就消失了。
若能借著疏浚工程,把這個古地名恢復了,就會像蘇堤、白堤一樣留名后世,任何文人都拒絕不了這種誘惑,袁宏道更不例外。
見林泰來主動提起,趙巡撫就也主動詢問道“目前有什么難題”
袁宏道趁機訴苦說“別的好說,就是濟農倉受府衙掌管,縣里難以使用,所以工程費用無從談起。”
濟農倉本是各縣可自由支配的經費,但卻被府衙收了上去,縣里財政支出自然就緊張了。
眾人心里就開始琢磨,在新巡撫亮相儀式上,只怕所有的表態都不是無的放矢,都有可能是以后的工作重點。
忽然就這么提到了濟農倉的事情,又聯想起林泰來當初對濟農倉的態度。
在場眾人便知道,濟農倉這事肯定還是繞不過去了,林大官人對濟農倉的興趣從來就沒有衰減過。
于是本該第一個說話,但卻被晾了半天的朱知府,終于被林泰來看到了。
“朱太守還是將濟農倉調度權歸還各縣吧”林泰來勸道“不然各縣沒有經費可用,什么也做不了。”
朱知府冷著臉說“本官早就明確解釋過,府衙收了各縣濟農倉調度權的原因。
近兩年來,濟農倉出賬多,入賬少,庫存糧食一直下降。
所以為了濟農倉發揮效用,將濟農倉調度權從下級收上來,統一安排方能力保萬全。”
眾人都以為林泰來要仗著巡撫的勢,直接反駁朱知府時,卻見林泰來點了點頭,贊同道“朱太守言之有理”
然后林泰來又繼續說“只有將濟農倉調度權收上來,才能確保各縣濟農倉的安穩,朱太守說的沒錯。
所以按照朱太守的思路,不妨再將各縣濟農倉調度權上交給巡撫。
這樣能在一個比府衙更高的層面,進行更好的統一調度,想必這也是朱太守所樂見其成的。”
眾人聞言無語,雖然聽起來很荒謬,但林泰來的邏輯沒毛病。
朱知府可以借口“上級統一調度”,將下級各縣濟農倉調度權收上來。
那巡撫當然也可以用同樣的借口,再將濟農倉調度權從府衙收上來。
總不能你府衙只能當上級,卻不愿意當下級。
當初縣衙在林大官人攛掇下,爭了半天,始終不能將濟農倉要回來。
今天大概就是林大官人換了巡撫角度,再次伸手。
朱知府沒有正面回答林泰來,看向了趙巡撫,問道“這是林某人自己的想法,還是察院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