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賢人說過,世上本無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這句話在王家怡老園北半部這里,得到了完美的映證。
在萬歷十四年正月的頭幾天,也就是春節走動和游玩的高峰期,成千上萬人硬生生的在怡老園北部踩出一條路來。
一開始大部分人只是為了出城入城路過,但后來聞聲而來湊熱鬧的人反而占了多數。
王家怡老園可是當今蘇州城最有名的園林之一,普通人根本沒機會賞玩。
非常多的人就是為了看看怡老園的園景,特意過來走一遍。
王家想過召集工匠,連夜砌墻,用最快時間徹底堵上缺口,但一時間竟然找不到工匠來干活。
一是因為正處于過年期間,本來就沒多少工匠還愿意出工。
二是給怡老園修墻,工匠們生怕有命掙沒命花。
畢竟通過兩個工程隊,林大官人的聲威在蘇州工匠群體里已經深入人心。
所以短短數日間,怡老園的院墻缺口不但沒補上,反而越擴越大,整個西北角的院墻幾乎已經被拆光了。
被人踩出來的路也越走越寬敞,甚至還有熱心公益的市民把高低不平處都墊齊了,連馬車都能通行。
王家這個新年算是極度糟心了,正月初十這日,十幾個男丁齊聚一堂會商。
東山王家是一個很大的家族,男丁肯定不止十幾個。
但怡老園是為了王文恪公王鏊所建,屬于王鏊這一支的產業,所以在此商議的人也只有王鏊的子孫。
王有壬是王鏊的嫡長孫,又當過官,乃是這一支的話事人。
召集了所有堂弟、子侄后,王有壬宣布道“我準備將靠近新城門的怡老園北半部捐獻給官府,只保留南半部。”
這個決定,直接讓所有人都驚到了。
近一百年時間,王家什么時候吃過虧
王有壬最寵愛的兒子王禹聲急忙道“父親不可如此屈服,恐為世人恥笑”
其他人也七嘴八舌的勸道“不必如此喪氣,等過了正月,多召工匠耐心修補就是。”
王有壬很悲傷的說“十天之前,我和你們一樣,以為我們王家很強勢。
但現在我才明白,其實我們王家已經是弱勢了,但最可悲的是身處弱勢還不自知。
如今形勢不如人,從手段到輿情人心全面落于下風,若不斷尾求生,只怕連南半部也保不住”
王禹聲還是很不服氣的說“就算讓出半個園子,也實在是王家的奇恥大辱,他日我等有何面目去見文恪公”
王有壬斥道“既然知道是奇恥大辱,你這個后來人就要牢牢記住這個恥辱用心讀書,早日博取功名”
王禹聲跪地不起,“都是兒子不爭氣”
其他堂兄弟一起問道“當真非如此不可”
王有壬閉目長嘆一聲,“聽說縣衙里有人已經開始查找七八十年前的舊檔,想將王家當年違規造園之事釘死
如果不認輸,你們有本事攔得住刨根問底式的追查嗎
我王家自文恪公后,沉迷富貴不思進取,三代竟然無一金榜題名者
所以活該有此教訓,這次是別人把我們打醒了,所幸還不至于傷筋動骨。
伱們別不服氣,看看我們洞庭兩山的席家、陸家被整治成什么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