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了一會兒后,汪員外又問出了一個關鍵的問題“楊巡撫雖然有權勢,但他能拿出多大力度支持你”
鄭之彥現在真怕背后再有人捅刀子,而最近又感覺汪員外不太老實。
畢竟只有真正同業才能清楚,彼此都干過什么違法犯罪的事情。
所以鄭員外決定亮出底牌,“如果我請了內閣次輔給楊巡撫打過招呼,你覺得楊巡撫會不會重視”
汪員外既感到意外,又不感到意外,你這小鄭藏得還挺深
當今首輔是蘇州府吳縣人申時行,而次輔就是徽州府歙縣人許國。
鄭員外祖籍同樣也是歙縣,所以與許國乃是地道的同鄉,能借此攀上許國的關系也很正常。
再說以時下拜金的風氣,揚州鹽商領袖這個身份,也配得上與次輔交往了。
“徽州人肯定要幫徽州人。”汪員外當即表態說,“我可以借人手給伱。”
鄭員外這才放了心,先前總感覺汪員外是個不穩定因素。
如今汪員外把人手都借給自己,相當于暫時交出“兵權”,那就可以暫且安心了。
等回到家里,汪員外找來陸秀才,詢問道“那林泰來可曾托過你找我或者有沒有表露出再聯系我的意向”
陸君弼答道“并沒有,那林解元完全不曾提到過你,似乎也沒有再聯系你的心思。”
汪員外有些迷惑,林泰來怎么突然就不理自己了先前的合作熱情都是假的不成
難道林泰來只是拿自己當個幌子自己就是個用來吸引鄭之彥注意力的工具人
南直隸算是大明最特殊的“省級區域”之一了,無論是政治上還是經濟上。
比如在南直隸有兩個巡撫,江南和江北各一個,當然江南巡撫和江北巡撫都是民間說法,官方是沒有這種稱呼的。
在官方的簡稱里,江南的是應天巡撫總理錢糧,江北的就叫鳳陽巡撫總督河漕。
大明巡撫和地方官還有個顯著區別就是,一般地方官“守土有責”,衙署是固定在一個地方的。
而巡撫雖然也有相對固定駐地,但其實可以在省內移動辦公的,別地為巡撫修的察院也叫“行臺”。
這些相關名稱里又是“巡”又是“行”的,就可以想象到巡撫的工作狀況。
林大官人對早期巡撫制度不太了解,但心里猜測,巡撫制度初創時,可能就是為了彌補地方官被制度限制,不能跨區域靈活應變的缺陷。
無論應天巡撫還是鳳陽巡撫,在大明二十幾個巡撫里,都算是分量最重的之一。
當今鳳陽巡撫楊俊民上任沒幾天,他剛和原巡撫李世達在淮安完成了交接,而李世達則被升為南京吏部尚書。
楊俊民出身非常厲害,乃是山西蒲州人,此地近些年人才爆發,先后出了王崇古、楊博、張四維等官場大佬。
王、楊、張也成為蒲州乃至于山西頂級名門望族,而且都因為經商特別富有,三家世代聯姻。
楊俊民就是大佬楊博的兒子,與原首輔張四維結為親家,這出身在官場絕對數一數二了。
張四維雖然在去年十月突然暴病身亡,但余蔭尚在,目前資歷渾厚的楊俊民就是這個派系的領軍人了,幾乎注定要升為尚書,而且最有可能是戶部尚書。
畢竟在大明官場傳統里,鳳陽巡撫兼總督河漕升為戶部尚書也是一種常見升遷路徑。
楊巡撫與前任李世達在淮安完成交接后,就前往揚州,主要有幾個原因。
一是揚州乃是江北重鎮,作為巡撫應該來視察一下。
二是為了結好前任巡撫李世達,所以楊巡撫親自送李世達去南京履新,一路送到了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