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寫大峪山與世宗永陵對稱呼應,實乃吉壤,宜在大峪山下仿照永陵興建壽宮,就真能獲得帝心”
已經夜深了,再加上今天十分勞頓,縱然強壯如林泰來也感到困乏,忍不住打了個哈欠,信心十足的回應說
“李都督盡管放心只要這封奏疏御前,你就是全京師這個月最閃亮的大臣沒有人能搶走你的風頭”
在歷史上,李如松屬于萬歷的“愛將”,往往是領兵征伐的第一選擇。
林泰來也不知道歷史上的李如松是怎么做到的,或者還是別有機緣。
但既然知道這個大趨勢,就可以助推一把,用自己的方式幫助李如松簡在帝心。
在結交未來李大將的同時,又讓李大將欠了自己人情,這就叫因勢利導。
反正也沒付出什么,只要李如松以后不是白眼狼,這波就不虧。
從這個角度想,把“福利”送給李如松,似乎比送給王家或者申首輔的收益都大。
在明亮的燭光下,李如松反復看了好幾遍剛寫好的奏稿。評估完畢后,終于下定了最后決心,明天就往昌平行在送
因為在這奏疏的內容里,除了無腦稱贊大峪山位置和永陵有對稱美之外,沒有其他什么可能出格或者引起非議的東西。
就算達不到林泰來所吹噓的神奇效果,最起碼也不會有多大負作用,政治風險其實并不大。
林泰來倒是無所謂,這么大一個京師,這么多的長安名利客,他就不信這份福利送不出去。
王司徒不要,還有你李如松;如果你李如松也不要,那還有別人
如果林大官人現在是個官員身份,那就親自獨吞福利了,連升三級也不是夢。
但很可惜,他林泰來現在沒進入主流官場,就算獨吞福利,也達不到利益最大化。
皇帝也沒法直接賜給林泰來一個進士功名,然后提拔重用。
至于其他不需要功名的非主流的傳升官,志向遠大的林泰來絕對不想要。
到了第二天,李如松便派人去昌平天壽山送奏疏。
在這個時候,京城上層政治人物的焦點都在天壽山。
天壽山既是指山峰,也是皇家陵寢區域的一個代指。在這個區域里,除了天壽山主峰,還有很多支脈山峰。
天壽山這里建有行宮,以供皇帝前來謁陵、勘察時使用。
近幾日,當今萬歷皇帝就在這里考察,還有一大幫子朝臣扈從皇帝。
此時萬歷皇帝已經按禮法規矩,謁完了成祖的長陵、爺爺世宗的永陵、父親穆宗的昭陵。
然后又親自在大峪山勘察了一圈,心里還是糾結。
有爺爺嘉靖皇帝的例子在,萬歷皇帝并不相信修道長生。
他只在意兩點,一是活在當下,享受生活;二是死后安息,繼續享受。
所以他對自己的壽宮非常重視,結果越是重視,就越是難以做出決斷。
其實萬歷皇帝當初對大峪山這個地方還是挺滿意的,不然也不會在兩年前選為壽宮預定地址了。
但架不住總有人說這個地方不好,這就讓萬歷皇帝心里感到膩歪了。
在自己的后事問題上,萬歷皇帝也不敢任性,萬一這個地方真不好呢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