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和普通人不一樣的地方在于,看人物糾紛往往不看結果,更不看過程。
因為對皇帝而言,天底下沒多少兜不住的事情,結果和過程都是可以隨心而改的,反而不那么重要。
所以大部分時候,皇帝只關注人物動機,尤其在人物糾紛問題上。
李植顯然也明白這點,又率先發難,對皇帝奏道
“近數十年來,內閣輔臣都有招納門客山人之習俗,以此有所標榜。
例如嚴嵩有吳擴,徐玠有沈明臣,袁煒有王稚登,李春芳也曾招過徐文長,俱降禮為布衣交。
不知申時行縱容林泰來這樣肆意橫行的門客,又想標榜什么首輔就可以霸道”
李植的說辭很誅心,“霸道首輔”這四個字,只會讓皇帝聯想到張居正。
接下來申首輔的回應就很關鍵了,一個不好就要失去圣意。
但在這時候,申首輔卻稍稍愣了一會兒神,讓殿中其他人都感到有點奇怪。
申時行雖然外表是個“老好人”形象,但并不代表他笨拙,甚至相反,他思維是非常敏捷的。
所以申首輔在君前奏對時,忽然愣神的情況就很少見,大家一時也不明白今天怎么了。
等回過神來后,申首輔對李植問道“張居正有沒有豢養門客山人”
李植答道“過去各位內閣輔臣中,唯獨張居正沒有。”
這個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實,無法公然捏造胡編。
申首輔便對萬歷皇帝道“臣不欲與張居正相同,隨便認了個同鄉當門客而已,哪有標榜什么的意思。”
李植“”
一直斗了這么久,他對申時行言行風格了如指掌,剛才這句完全不是申時行的傳統風格。
一句“不想跟張居正一樣”,足夠化解突然蹦出個門客的突兀感了。
但李植這個人性格比較囂張,又自恃天子親信,咄咄逼人的對申時行說“你這門客罪行累累,作何解釋”
申時行反問道“李少卿羅列的罪行太多了,到底以何為重點是砸毀貴府大門么”
對這個問題,李植只能說“當然是毆傷數十緝事官校和沖進誠意伯府打砸為重”
在眾人眼里,申時行突然又愣了一下,眉頭微皺,仿佛內心在掙扎什么。
也不知道申首輔今天到底怎么了,動輒發愣,宛如舞臺上演劇的角兒,唱曲時動不動卡殼想詞,讓人難受至極。
還好申首輔很快又回過神來,輕描淡寫的說“李少卿說的這兩件事,其實是一件
先有誠意伯劉世延勾結緝事官校,沖進林泰來住所打砸搶,然后才有林泰來沖進誠意伯府打砸報復。
所以要論起來,這事情等同于雙方互毆,談不上罪行。”
這次又換成李植愣了下,今天申時行真的是風格大變
你那姓林的門客兩場加起來怕不是打傷了一百多人,還是互毆
以往的申首輔作為溫潤君子,不會公然說出這樣冷酷沒人性的話
其他眾人只感覺,互毆這個詞真是好用當然前提是當事人的靠山也要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