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聞鼓的設立,當然有一定正面意義,不過想通過登聞鼓上達天聽,也是有很多限制條件的,并不是什么事情都可以隨便來這里告御狀。
如果不符合條件還來亂敲登聞鼓,反而會遭到嚴厲處罰。
比如說婚姻、田土、打架等民事案子,登聞鼓這里是不受理的。
又比如原始案件只有在州縣衙門不予受理后,才允許在登聞鼓告狀。
剛才林大官人特意多跑一圈,到城北宛平縣縣衙告狀,并被縣衙拒絕受理,就是為了滿足這個條件。
在登聞鼓遞狀后,按照如今的制度,案情要在第二天早晨送到皇帝面前,然后一般再交由都察院辦理。
敲完鼓,遞上親筆寫的狀子后,林大官人就回到了王家去,然后不出來了。
結果今天整個京師官場都炸鍋了,很多官員不遠數里,親自跑到都察院大門外看景。
一般的熱鬧,可能會引起數百百姓扎堆圍觀,但今天在都察院大門外,卻是數百官員扎堆,上朝都沒這么積極的。
左都御史辛自修當眾揪著巡捕營都督李如松的胸襟,破口大罵。
李如松連連解釋道“那林泰來已經逃竄進了戶部王少司徒府中,按照規矩,沒有圣旨,我們也不好闖進去拿人”
第二天是經筵之日,但比起上課,萬歷皇帝寧愿聽大臣奏事。
萬歷皇帝早晨到了文華殿,又坐上寶座后,向殿內掃了一眼,感覺今日上文華殿的大臣人數略多于往常。
一般文華殿御前奏對,內閣、部院、都督府等核心大臣是固定要在場的,其他大臣多是有事時才來。
從今天人數可以看出,應該是有什么事情發生了,而且多出來的人以言官居多。
對此萬歷皇帝只想道,但愿這幫人不是為了表演犯顏進諫來的。
左都御史辛自修上前奏道“都察院奉旨巡視武試考場,昨日召喚勘問相關人員。
卻有人公然拒捕,在都察院內毆打數十禁卒,破門逃竄,實屬駭人聽聞”
從語氣就能聽出,辛總憲是多么憤怒,如果不是顧忌到君前失儀之罪,只怕已經開始罵街了。
“嘿嘿”突然從寶座上傳來一聲忍俊不禁的輕笑。
辛總憲“”
作為從小就受過專業訓練的皇帝,一般都可以做到喜怒不形于色,除非忍不住。
沒想到號稱馬蜂窩的都察院,居然被人以這種方式捅了馬蜂窩。
看到情緒管理快失控的左都御史,萬歷皇帝趕緊又往回找補“朕只是想到,此人必為林泰來”
辛總憲感覺自己說不出話了,悶聲道“掌道御史方萬山奉旨巡視考場并勘查林泰來不法之事,可由方萬山奏報。”
近些年流行這種政斗模式,大佬經常不直接講話,讓己方御史言官負責開炮。當然水無常形,情況不一而足。
方御史從后面出來,奏道“臣奉旨查得,考場上林泰來受到偏袒,鄭國泰遭遇不公
那林泰來窮兇極惡,動輒以武犯禁,屢屢肆意施虐,到處敗壞綱紀,至今仍逍遙法外。”
有點經驗的大臣都能聽出,方御史故意強調鄭國泰,絕對是存了小心思的,想要借此引導皇帝的情緒。
方御史并不在乎被別人看出來,主打的就是一個誘導皇帝“幫親不幫理”。
再說現在鄭國泰沒有什么惡行,站在公正立場上幫鄭國泰說幾句話,也不會引發什么輿情反噬。
聽到“逍遙法外”這個詞,萬歷皇帝反問道“為何不拿人”
方御史大喜,等得就是這句,迅速奏道“林泰來藏身于戶部左侍郎兼總督太倉王之垣家中,并受其包庇。
先前巡捕營都督李如松兩次上門索人,王之垣皆拒絕交人。”
萬歷皇帝卻詫異的看向首輔,“林泰來不是申先生的門客么”
申時行奏道“林泰來為了王家女子,已經離開申家。”
萬歷皇帝無語,貴圈真亂,又對兵部尚書張佳問道“御史奏稱鄭國泰遭遇不公,主持武試的兵部如何看”
張佳也生氣了,如果天子最后聽從了都察院奏報,宸斷考場不公,那他這個名義主考官就要為此擔責
你們這幫清流勢力想爭奪戶部尚書位置,借著林泰來去弄王之垣,這可以理解,但拖他張佳下水是幾個意思
難道還想摟草打兔子,再順便爭回一個兵部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