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殿內鴉雀無聲的時候,年過七十的吏部尚書楊巍好像剛睡醒一樣,奏道“先前詔令推舉戶部尚書,吏部提名宋纁、王之垣二人。”
眾人無語,你這老天官也挺能抓時候的。
吏部尚書在外朝排名第一,如果要奏事,吏部天官應該是第一個。
但剛才你這個老天官在邊上打瞌睡,從頭到尾一言不發,這會兒跳出來開始奏事了
萬歷皇帝冷不丁聽到這個事情,隨口問道“朝中都推薦誰”
楊巍一本正經的奏道“王之垣先后遭到十八封奏疏彈劾,其中方萬山上了兩封。”
“那宋纁呢”萬歷皇帝聽到方萬山的名字,皺了皺眉頭又問。
楊巍答道“不知為何,滿朝沒有一個彈劾宋纁的,臣也為此奇怪,或許是眾望所歸。”
心情還在逆反的萬歷皇帝冷笑道“真真是好人緣。”
又不容置疑的開口道“升王之垣為戶部尚書內閣草詔”
清流勢力除了方萬山,還有些人在殿上,但這時候已經不敢再出手爭奪戶部尚書了。
就連他們的最強武器道德綁架,這時候也已經丟失掉了。
申時行連忙代表內閣,出列接旨,心里又一次驚濤駭浪。
林泰來曾經說過,參加武試時,可以摟草打兔子再弄個戶部尚書。
當時出于種種考慮,自己不想參與戶部尚書的爭奪,也不覺得林泰來有能力插手這種事。
畢竟這可是最頂層的博弈,你林泰來連個著手之處都沒有,怎么上桌參與博弈
沒想到林泰來說到做到,真就簡簡單單的就把戶部尚書弄過來了。
吹逼的人見得多了,但吹完逼還總能實現的人,就是鳳毛麟角了。
萬歷皇帝再次發問“先不說其他小事了,鄭氏冊封皇貴妃,鄭家升授都督同知,爾等以為如何”
這次萬歷皇帝問的是“以為如何”,不是“可不可以”,說明已經下定決心。
還是有數人站出來反對說“叩請陛下先冊封皇長子生母,以及皇長子生母家人”
反正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支持,都知道皇帝封賞鄭氏和鄭家只是投石問路,為立皇三子為太子鋪路。此乃禮教大事,不能輕易妥協。
萬歷皇帝看向首輔,點名問道“申先生伱以為如何”
申時行忽然靈光一閃,答道“林泰來雖然名為臣家里門客,其實視若晚輩。
如今林泰來與鄭國泰勢若水火,在鄭家之事上,臣自覺應當避嫌,不便表態。”
這個回答,充滿了糊弄的意思,但首輔如今需要的就是糊弄。
在大明政治游戲里,內閣是皇帝和大臣之間的緩沖區。
在這種尖銳的對立下,首輔最怕的就是連個糊弄的理由都沒有。
萬歷皇帝不滿的冷哼一聲,但又沒什么辦法,首輔沒有直接頂撞就不錯了。
如果真逼著首輔違逆朝臣意愿,當眾支持皇帝破壞禮法,那結果肯定就是首輔請求辭職,撂挑子不干了。
現在萬歷皇帝對申時行還算滿意,不想逼申時行走人。
眼見今天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萬歷皇帝也沒興趣再說什么,直接起身走人了。
申時行暗暗嘆口氣,今天這關可算過去了。
林泰來曾經說過“并不是在下的任性,而是為了申相你任性,等申相明白何為仁義的時候,就會回來和在下一起任性的。”
因為當初自己批評林泰來刻意針對鄭國泰,實在太過于任性。
現在申時行總算明白,林泰來那句話是什么意思了。
簡單說,先和鄭家結了仇,那么在國本和禮法問題上,就有借口不支持鄭家了。
比起那些硬邦邦就是反對鄭家的大臣,起碼多了個理由。
所以還要感謝林泰來故意和鄭國泰交惡,送來了一個糊弄皇帝的借口。
難道林泰來在聽到鄭國泰要參加武試的時候,就算計到了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