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回到南方,肯定要繼續完成布局,這又少不得戶部相助。”
天下鹽業事務,在朝廷里都歸戶部管轄,林大官人如果真有鹽業霸主的夢想,肯定少不了麻煩到戶部。
王司徒疑惑的說“幫忙肯定沒問題,就是老夫不太明白,你當這個什么揚州鹽業霸主,又有什么用”
林泰來長嘆一聲,憂國憂民的說“我看揚州鹽商利潤豐厚,全城積聚錢財數以百千萬計。
但這些錢財于國于民毫無用處,所以要進行正確引導,讓這些巨額財富變成利國利民的工具,吾輩對此義不容辭啊”
王司徒還是看不透林泰來的想法,不過他對此已經習慣了。畢竟林泰來讓人看不透的時候實在太多了,也不差這一次。
“如果用得到戶部,都沒問題。”王司徒正式承諾說。
他甚至都沒有考慮,林泰來到底能不能搞定的問題,就是林泰來搞砸了,這個忙也要幫。
林大官人很滿意,要的就是這個態度。否則的話,不就白扶持王司徒了嗎
有了戶部為后盾,在揚州鹽業稱霸就容易多了。更別說漕糧也是戶部業務范疇,其中可操作空間也很大。
今晚飲酒興盡后,林泰來沒有留在王家,依然回了申府住處。
當一切章程確定后,在五月初,萬歷十四年武科殿試就正式舉行了,這是大明史上第一次武科殿試。
提前一天,鴻臚寺召集了武試的前二十名,發給袍服,演練禮儀。
然后第二天,這二十名武進士匯聚在長安右門外,又被領進了宮里,來到文華殿外候班。
比起文科,武科殿試實在太寒酸了,但所有人對此都覺得是理所當然,沒有反對意見。
文科殿試是二三百名準進士在金鑾殿外考試,而且殿試和唱名大典是分開舉行的,所有進士最后都會覲見皇帝。
而這次大明史上首次武科殿試,沒在金鑾殿舉行,只在文華殿。
而且只有武試前二十名參加和覲見皇帝,殿試和唱名還合并在一起舉行。
總而言之,主打一個省事。
但是即便再節省寒酸,今天也是大明第一次武科殿試,即將誕生第一個官方承認的武狀元。
所以內閣大學士以及六部尚書、左都御史,還有五軍都督府的都督,都到場觀摩。
這次殿試的章程也很簡單,將二十人先前文場策論的墨卷都搬了出來,當場呈給天子閱覽。
天子隨便翻了翻,就在放最上面的、也是最厚的那份試卷上,提朱筆寫了第一名。
這個考試過場,就到此結束
天子欽點出第一名,其它名次仍然按照先前武試名次排序,畢竟主打一個省事。
只不過有個特殊情況是,先前武試第二名鄭國泰因病棄考,所以按名次順序依次遞補上去。
隨即將名次向文華殿外公布,告知給等候的二十名考試,這就算是唱名了,還是主打一個省事。
然后“新鮮出爐”的武狀元上殿覲見皇帝,這算是給武狀元的榮耀,隨后武進士前二十名再一起上殿覲見。
站班的錦衣衛大漢將軍從文華殿里,一個接一個的傳聲高呼“第一名林泰來”
此刻林大官人的內心是毫無波瀾的,這種事先就已經確定好的榮譽,犯不上在現場再激動一遍。
其他武進士也沒什么特別反應,本來就對狀元不抱希望,自然也談不上失望。
有負責禮儀的官員上前,引導著林泰來上殿。
進入文華殿后,林泰來就看到,文武大臣分列兩側,空出了中間給自己。
但他即便好奇心再大,也萬萬不能盯著天子看的,所以還是無法搞清楚萬歷皇帝什么長相。
其實對萬歷皇帝而言,這種走過場的禮儀是非常枯燥乏味的,他總覺得自己像是一個提線木偶。
在這個枯燥乏味的過程中,接見林泰來也許是今天唯一稍有興趣的事情了。
當你總在關鍵時候聽到一個人的名字,但卻又從來沒見過此人時,多多少少會產生一些好奇心。
等覲見禮儀完成后,林泰來就聽到從寶座上傳來聲音“你就是林泰來果然生得雄壯。”
林泰來趕緊答道“臣一身勇武,乃沐浴皇恩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