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織布技術不比別人先進,利潤率不比別人高,又沒有“羊吃人”之類的強制手段,那別人為什么要來給資本家打工
他林泰來又不是理科生,不會發明新的織布技術,沒法從技術上創造出可供剝削的剩余價值。
“如果織布作坊不好辦,那就先試試絲織。”林大官人改口說。
馬英明終于沒再說“這有什么意義”了,點頭道“如果是絲織,也不是不行,現如今城里機戶其實都是絲織。
一張織機需要個勞力侍弄,原料更貴,技術環節也更復雜,一般家庭還真做不了。
所以絲織業機房還是能賺大錢的,城里就有數百張織機的大機戶,每年獲利不亞于萬畝良田。”
聽到說可行,林大官人就狂野的說“那我們也搞機房,也不對,我這叫工場
前期就收著點,先規劃個一千張織機的布局。”
馬英明“”
坐館你知道布局一千張織機,是什么概念嗎
那蘇州織造局也就六個堂口,兩三百張織機,千把織工而已
單說織機成本,每張就是五兩,一千張又是多少這還不算其他投入。
這在伱林大官人的嘴里,還只是個“初期”規模
還沒等馬英明想好怎么回應,又聽到林大官人忽然莫名其妙的亢奮起來,像是表演一樣慷慨激昂滔滔不絕的說
“然后通過絲織業帶動繅絲、刺繡等上下游關聯產業,在南岸新區形成產業集群,依托木瀆新港進一步降低供應鏈成本,打造最具競爭力的產品,出口海外,走向世界”
其實知道點歷史的都知道,海外貿易大爆發即將到來,這就是林大官人敢于上馬大工場的底氣。
馬英明連忙道“步子是不是有點太大了”
林大官人用力的揮動手臂,堅定的說“如果連想都不敢想,那還能成什么事我告訴你一句話,夢想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一個地方要有大工程大項目,才能有大發展”
然后林泰來還是不死心,又說“不過絲織物畢竟是奢侈品,棉布才是影響力更深的大眾產品,我們不能忽視了底層民眾的需求啊。”
現在林大官人的手下們只要聽到“影響力”三個字就頭疼,感覺林大官人為了這三個字,總是干一些往外扔錢的事情。
明明這么大一個基業,結果財政狀況一直緊繃繃的。
隨后馬英明又聽到林大官人說“雖然目前條件不成熟,但今后還是要多想想法子,把織布工場也做起來。
若能有個幾萬織布工人,年產數以百萬計布匹,天下何處不可去”
馬英明很想反問,你坐擁幾萬靠你吃飯的人,想去哪里
主要是林大官人忽然想到,山東是除了江南之外最大的棉花產地,也是最大的棉花“出口”省,又和江南有運河連通,不知道這里有沒有文章可以做。
如果不是林大官人的表現“一貫正確”,馬英明這時候就想吐槽林大官人“好大喜功”了。
兜里都沒積攢幾千銀子,卻張口大工程,閉口大項目,到處做規劃,遍地搞建設,一問就是超前,再問就是布局。
這種急切拍板上項目的節奏,馬英明只在史書里的秦始皇和隋煬帝身上見到過
馬英明感覺林大官人目前的精神狀態,和統一六國后的秦始皇或者登基后的隋煬帝一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