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印指揮使李天佑讓經歷司去辦手續,然后把林泰來請到了正堂喝茶。
李指揮使開口道“先前在楓橋時簡單介紹過本衛情況,今天有時間,便再多說幾句。
本衛正軍六千多人,其中兩千多人屬于運軍,由你分管,職責你也清楚。
其他四千人屬于屯軍,又分陸營和水營,主要負責守衛蘇州城。
屬于本衛的軍籍丁口有個幾萬人,平常負責屯田和供應正軍,或者去巡撫、金山副總兵等其他營地當差。
畢竟整個蘇州府各縣駐扎了七個營,差事還是不少的,但那些營兵與我們蘇州衛無關了,我們只管蘇州城。”
林大官人沒有打岔,就認真聽著。雖然他不是掌印指揮使,只管督運,但對蘇州衛的基本情況還是應該掌握的。
介紹完了基本情況,李指揮使又問道“先前你說要開一個蘇州衛運軍分署,可曾選好了地方”
林大官人苦惱的說“還在糾結之中。”
有遠和近兩種方案,遠點就是把分署建在城外比如橫塘鎮去,近點就是還建在城里。
這兩種方案各有利弊,林大官人一直也難以抉擇。
李指揮使又問道“你若建分署,必要有標兵,由誰來統領”
這里標兵就是主官標下親兵的意思,人數多了就是標營。
對這個問題,林大官人倒是沒什么糾結,答道“讓城門把總年某過來就是。”
不知道該用誰時,就用熟人。
說完衛署的事情后,林大官人反過來問道“今年是不是還有最后一批漕糧運往揚州水次倉”
李指揮使答道“預計月底或者下月初就啟運,到時候你應該已經接手差事了。”
林大官人就說“那我就親自走一遭督運,而且煩請李長官調配好揚州水次倉的駐防倉軍和倉吏,我一起帶過去。”
“好說好說”李指揮使這邊自然沒問題。
所有能給軍籍子弟找出路的差事,只要不是上前線當炮灰,都會受歡迎。
就是李指揮使總覺得,林大官人這個新上任的蘇州衛武官,似乎對揚州事務的興趣比蘇州還大。
他哪里又知道,表面上家大業大、手下吃飯伙計可能上千的林大官人,資金鏈極度緊張,缺錢缺的快急眼了。
滄浪亭名勝復原工程、桃花庵擴建工程、濟農倉私有化、木瀆南岸新區建設等等項目,哪個不用錢哪個不是資金運轉周期很長的項目
其它的像捐助府學祭品、贊助文化名人張老師采風等小開銷,都懶得算了。
關鍵是,林大官人不喜歡稀釋股權,從本地商幫引入風險投資。
更新社有申盟主一個名譽董事長就夠了,不用再找那么多名譽董事。人心叵測,董事多了以后都是麻煩事
于是江北明珠揚州城,就成了林大官人心中的彼岸。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