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小潘御史這種氣勢似乎讓林大官人產生了恐懼,色厲內荏的說“你到底想怎么辦”
潘御史用命令的語氣說“現在立刻歸案,接受西城察院的處罰”
林大官人不耐煩的說“今天不方便明天再說”
稍微有點聰明的人就能聽出來,林大官人這是“慫”了,今天不當眾歸案,是他最后的倔強。
潘御史深深的看了一眼林泰來,“那本官明天在西城察院等你,希望你不要再畏罪逃避。”
隨后潘御史帶著幾個官差,在二十多條大漢的注視下,昂首闊步離開了林府門前。
沒有熱鬧看了,在這里圍觀的人群也散去,但是議論紛紛沒有停止。
不得不說,這位先前不聲不響的潘御史,今天給眾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首輔門下頭號打手林泰來的赫赫兇名,京師官場中人基本都有所耳聞。
三年前打錦衣衛,打勛貴,打都察院,最后還奪了武狀元全身而退,今年又卷土重來參加文科考試,何等的生猛。
但這樣的猛人,今天居然被小潘御史壓制住了
西城官宅區域就這么大地方,消息傳的很快。當晚沈尚書在家里面,就聽說了今天林府門口的熱鬧。
沈尚書子嗣艱難,至今沒有親生的兒子,家里相對算是很冷清,喜歡請同鄉們聚聚。
“他說你愛惜烏紗帽,怕了林泰來,所以包庇林泰來,不肯剝奪林泰來功名在場很多人,都聽見了”今晚就有個同鄉傳閑話。
沈尚書愕然片刻,這次屬實大意了,沒有閃明顯有人要拿自己刷聲望
現在出現了一個明顯的對比勢孤力單的潘御史敢對林泰來窮追猛打,還敢彈劾不作為的禮部尚書,而禮部尚書卻對林泰來放縱不管
作為清流領袖人物,沈尚書絕對不能放任這種輿論風向
“稍等”沈尚書對同鄉告了個罪,迅速來到書房,把代擬文稿的門客叫了過來,急忙吩咐說“先前的奏稿作廢,重新另寫”
門客答道“換什么內容”
沈尚書又吩咐說“針對潘御史的彈劾,不要自辯了,直接認錯”
自辯和認錯是兩種寫法,如果是自辯,大意就是本人先前處置并沒有問題,潘御史無理取鬧,林泰來不至于被禮部處罰。
本來自辯是沒有問題的,但經過下午林府門口的事情后,還這樣自辯的話,真就坐實了那些話。
如果是認錯,大意就是潘御史彈劾的很對,本人先前確實犯了點小錯誤,懇請朝廷罰俸,并且禮部會積極改正錯誤,奏請剝奪林泰來功名。
門客領會了沈尚書的意思后,不禁嘆道“即便奏請剝奪林泰來功名,也沒有用啊,內閣肯定不同意。”
“就算沒有用,這必須要這樣上奏”沈尚書不容置疑的說“現在不是有沒有效果的問題,而是態度問題,我必須表達出這樣的態度”
及到次日,沈尚書的奏疏送進了宮里。
然后又是一個晴朗的午后,林泰來抵達了熟悉的西城察院,三年前曾經和這里打過交道。
這時候有些好事的閑人想看熱鬧,已經提前在這里等待了。
潘御史沒有坐在公堂里,反而在察院門口接見了林泰來。
林泰來懶洋洋的說“潘侍御讓我主動歸案,不知要怎么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