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話事人正文卷第四百一十一章從西城到東城林泰來前后變臉的速度極快,被處罰之前和接受處罰之后的嘴臉完全像是兩個人。
對此鄭國舅根本反應過不過來,此后又聽到林泰來像是發表宣言一樣說
“這次我有失去功名的危險,都是你們鄭家害的我與你們鄭家這個仇,算是又結下了”
從邏輯上來說,這話倒也沒錯,功名是一個士人最重要的東西之一,如果丟失了功名絕對是深仇大恨。
林大官人雖然順手給沈尚書抹了一把黑灰,但也沒有忘記自己的主要目的,那就是再和鄭家結個仇。
“不是,你”鄭國舅終于開口了,但他才說了個開頭,林泰來轉身就走了
說完就走,打完就溜,干脆利落,完全不拖泥帶水
鄭府的門子看了看林大官人的身板,感覺自己沒有強行攔人離開的義務。
潘御史從鄭府追著出來,下意識的問道“你要去哪里”
林大官人隨口答道“當然是去申府了,畢竟沈尚書都要剝奪我的功名了,我找首輔走個過場。”
“走個過場”小潘御史一時沒理解。
林大官人稍稍解釋了一句“就是走個請求首輔幫忙的過場。”
潘御史二十多歲,第一次聽到把“請人幫忙”和“走個過場”連在一起的語法。
他又問道“那我還要做什么”
林大官人語重心長的說“你不用再做什么了,你已經成名了現在是你享受榮耀的時間,不信你就回都察院轉轉”
這么容易的嗎小潘御史與林泰來分別后,沒有回西城察院,他轉了個彎,去了都察院本部。
都察院里的御史如果滿編的話,要有上百個之多,但平常不一定都在都察院辦公,有很多外派了差遣的。
而那些外派差遣的御史要回都察院接受考察,稱之為回道,大概因為御史分為十三道的原因。
臨近年底,回道的御史非常多,所以現在都察院里面比平常要熱鬧。
兩天后潘御史踏進都察院大門時,就感到似乎大部分人都在注目自己。而且還有一些平常并不熟的同事,熱情主動的與自己打招呼。
在潘御史印象里,這是那些明星御史才有的待遇。
畢竟上百名御史不可能人人出眾,多數還是平庸人物,只有那些刷出了聲望的才能稱得上明星御史。
比如能讓天子破防,然后被打幾十廷杖的那種御史;又比如能激怒大臣,然后遭到打擊報復的御史。
近些年來,御史這個群體的風氣和其他官員不太一樣,追求就是刷聲望。
潘御史正想著時,又看到有個萬歷十一年的進士同年跑了過來,興奮的低聲道“伱成名了你成名了”
“有這么夸張嗎”潘御史故作淡定的說。
那同年又道“被你彈劾的禮部沈尚書,他上疏認錯,被罰一年俸祿
還有那惡霸林泰來,素來橫行無忌,無人可制,這次也被你緝拿罰罪
能同時讓沈尚書和林泰來受罰,舍你其誰在衙門公務逐漸停擺的年底,你就是那顆最醒目的星”
沈尚書號稱清流領袖、內閣之下實質意義上第一人,林泰來號稱首輔頭號打手、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但能同時按住這樣兩個人認錯受罰,刷到的聲望值大概僅次于挨廷杖了。
潘御史很謙遜的說“我只是在其位謀其事罷了。”
那同年迫不及待的請教“你這次的操作實在精妙,能把思路給我仔細講解么今晚我做東”
潘御史恍恍惚惚,他能有什么思路啊
就是那天被心目中的偶像沈尚書拒絕后,維護律法尊嚴的一腔熱血涼透了。
然后迷茫到不知如何是好,就按照林某人的指示一步一步辦事了。
還有,那位姓林的說,這次只是什么政治咨詢服務的體驗版,如果感覺不錯,以后歡迎長久合作。
與潘御史分別后的林大官人確實去了申府,這次他沒有不拘小節,老老實實的在門房等候申首輔下班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