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泰來仍然在分析說“還有第三點,沈尚書先前在科舉中妄圖阻擊我,最后徹底失敗。
這在清流勢力內部引發了一些非議和不滿,所以他也有為此承擔責任,引咎辭官的意思。”
眾人“”
真的客觀,你林修撰真的太客觀了
你是怎么做到,一本正經像是說別人的事一樣
林修撰最后說“今天就不占用諸君過多時間了,講到這里為止,諸君有意深思就自行揣摩。
等明日再來講,沈尚書辭官會對朝廷格局產生什么影響。”
眾人雖然意猶未盡,但是想到明天還能繼續聽到這么“客觀”的時政分析,不由得又充滿了期待。
不只是官場各處都在議論禮部尚書沈鯉辭官的事情,內閣也在開會討論。
別人議論只是“鍵政”而已,但內閣卻真有“實操”需要去做。
沈尚書的辭官奏疏如今就放在內閣,需要內閣“擬票”后呈送給皇帝。
其實尚書去留問題只能是皇帝做出最終裁斷,內閣決定不了,對奏疏票擬也只是走形式。
但是皇帝肯定會對內閣的態度感興趣,想知道內閣怎么看待禮部尚書辭官這個問題。
所以就算是“走形式”的票擬,也需要認真考慮,畢竟這是給皇帝看的“形式”。
在這個問題上,申首輔不想獨斷,要背鍋一起背,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內閣全體會議。
“必須要慰留。”素來小主意很多的三閣老王錫爵提出了意見。
次輔許閣老贊同說“確實應該如此。”
雖然清流勢力一直不遺余力的攻訐內閣,讓他這個次輔時常惱火,但他現在真不想讓沈鯉走。
雖然在陣營上與沈鯉是敵對關系,但國本之爭這個天災降臨后,身為禮部尚書的沈鯉反而是最好的扛雷人選。
如果同樣老資歷的沈鯉跑路了,內閣豈不要被頂在最前面扛雷了
至于政治態度本就偏向于清流勢力的四閣老王家屏,更不想讓沈鯉走。
看到許二、王三、王四態度一致,申大首輔表示很欣慰。
難得又看到內閣如此一致齊心的時候,上次這樣還是幾日前在林泰來問題上。
奇怪,自己為什么還會想起林泰來此事應該與他沒關系。
甩開了雜念后,申首輔一錘定音“我等必須要盡最大努力,勸說皇上挽留沈歸德沈歸德不能走”
正要散去時,忽然有中書舍人站在中堂門口,舉著一份奏本稟報道“禮部沈尚書又一次上疏辭官了”
眾閣老都愣住了,前一份沈鯉辭職奏疏還沒有作出批示,后一份又來了,他這決心是有多大
那中書舍人又道“外面人說,沈尚書中午寫了這第二份辭官奏本,下午就要緊急收拾行李,打算明天不惜棄官離京”
眾閣老面面相覷過后,申首輔問道“他受什么刺激了”
中書舍人猶豫了一下后,答道“聽說修撰林九元在翰林院早課上強行主講什么時政課,對沈尚書辭官進行了深度解析,還把沈尚書比喻成嘉靖十七年的嚴嵩。
上午時候,有好事者傳到了沈尚書耳朵里,讓沈尚書羞憤交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