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十萬兩銀子就先運到宣府城里的戶部行司,再由戶部行司負責發放、劃撥,當然也不是一下子送到。
托張居正的福,現在邊軍的年例銀還能比較正常的發放,等萬歷皇帝再擺爛二十年,年例銀就開始逐年拖欠了。
戶部行司的主官稱為督餉郎中,也是由戶部派出和管理的屬官,上級是戶部而不是督撫。
要不說宣府這地方機構很復雜,水不深但很渾。
林泰來先去對面財神廟轉了一圈,然后才不慌不忙的站在了戶部行司門外。
這里門臉不大,甚至都不能稱為“大門”了,裝飾也很樸素,低調的完全看不出來像是財神爺衙門。
林泰來表示可以理解,畢竟宣府鎮最大的銀庫就在里面,當然不適合張揚。
常年存銀的地方,必定有重兵把守,林泰來也不敢造次。
于是就亮出了敕書、憑照、關防三件套,讓門丁傳話,招呼督餉郎中出來接客。
現任督餉郎中姓文,很快就出現在行司門口
他滿臉都是疑惑的看著林泰來,這位奉旨巡視的欽差看起來不太正規的樣子
官場上講究程序章法,哪有這樣辦事的像是個不速之客似的。
林泰來沒管文郎中怎么想的,進了判事廳后,直接問道“京銀解送到庫后,是誰負責簽發開支”
如果換成幾百年后的行話,這意思就是本地的財政一支筆是誰
文郎中答道“自然是聽從巡撫調撥。”
林泰來點了點頭,很自然而然的說“那么從今天起,沒有本官簽字,庫銀就不許動。”
文郎中“”
狀元公你玩鬧呢一年幾十萬兩的流水,你說負責就負責
林泰來掏出了長方形的欽差關防,在文郎中的臉上拍了個印記,問道“巡撫的關防就是關防,本官這關防就不是關防了”
文郎中極力解釋說“上差你的職責主要是巡視,檢查賬本或者點檢庫銀都可以。
但是關于日常管理事務和正常的劃撥手續,上差沒有必要直接干涉。”
林泰來再次掏出一份文書,遞給了文郎中“給你看個好東西。”
文郎中接過來,展開看去,只見得這是一份來自戶部的諭令,由戶部尚書王之垣親自簽押,蓋了戶部大印,非常正宗。
諭令里內容就是,吩咐宣府戶部行司全力配合奉旨巡視宣府欽差林泰來。
這個諭令沒有作出任何具體指示,似乎就是很場面的要求“全力配合”,但懂的都懂。
配合不全力,就是全力不配合。
文郎中很幽怨的看了眼林欽差,“上差有這道諭令,為何不早亮出”
林泰來淡淡的說“我本欲以普通欽差身份與你相處,沒想到換來的卻是疏遠。”
文郎中急忙辯解說“這并不是疏遠,而是牽涉到責任問題責任重于泰山,能叫疏遠么”
如果林泰來一說話,自己就全力配合,那所有責任都是自己的,出了問題自己就承擔全部罪責。
現在有了戶部諭令,自己全力配合林泰來,那責任都是戶部的,自己只是執行命令而已。
林泰來懶得再計較,直接發號施令,“現在先聽我的,四月份是慣例上的馬市開張之月,是不是要往邊市調撥馬價銀了”
文郎中答道“是,第一批六萬兩已經從京師解送到本庫了,下一步就根據貢市情況往張家口堡劃撥。”
“先暫停了”林泰來簡單粗暴的說。
文郎中愣了下,提醒說“分守口北道、經理馬市王大參臨去張家口堡之前,囑咐過不可耽誤馬價銀。
上差莫非不知,這位王大參乃是大司徒的長子。”
林泰來不耐煩的說“本官還是這王大參的長輩呢他叫我姑爹”
文郎中“”
抱歉,是在下多嘴了。
林泰來又道“去跟馬市那邊說,今年情況特殊,本欽差奉旨巡邊,要重新審核北虜諸部參加貢市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