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開的魁門說是比閶門好點,也沒好到哪去。
如果不是圖省事,懶得下船換馬,林泰來也不會想著坐船入城回家。
進城后,船在水道里晃晃悠悠的走了不知多久,看到了熟悉的飲馬橋。
作為城內兩縣的界橋,林大官人在這里也有很多回憶,打過人,也寫過詩。
王府尊繼續介紹說“如今中軸大街以飲馬橋為界,北段還叫臥龍街,但南段已經改名為九元街了。”
林泰來知道自己九元連魁后,會在老家引起一些物理意義上的反響。
同年王禹聲的那位祖宗王鏊,七八十年前還留下了學士街這個名字呢。
可是林大官人卻沒想到,反響竟然這么大。
臥龍街乃是蘇州全城的南北中軸線,這個名字應該已經用了近千年了。
在歷史上直到乾隆下江南時,為了討好乾隆皇帝才改了名為護龍街。
而自己何德何能啊,把臥龍街改了名字
所以林泰來嘆道“畢竟這是一條中軸主干道,哪有北半段一個名字,南半段用另一個名字的道理
我看這樣改名不妥當,一條街兩個名字,民眾使用起來實在太不方便了。”
王府尊想了想后,說“所以你的意思是,把臥龍街這個名字全部放棄不用了,整條大街從北到南全部改名為九元街”
林泰來“”
莫非歷史上乾隆皇帝也沒想過把臥龍街改為護龍街,改名都是地方官為拍馬屁自作主張
身居高位者,真是不能隨便亂表態啊
“算了算了,還是北臥龍南九元吧。”林泰來最后只能屈服于現狀,“用了千年的名字,不能消失在我林泰來這里啊。”
從飲馬橋向南,距離滄浪亭林府就近了。
坐在船艙里的林泰來立即又遠遠望見,在原臥龍街南半段現名九元街上,多了兩大坨黑壓壓的東西,異常霸氣的橫亙在大街上。
感覺今天自己像是個導游的王府尊不得不又進行解說“那是兩座石牌坊,一文一武,彰示你的偉業。”
等更近些,林泰來也看清楚了,每座牌坊都有粗壯的八腳石柱,橫面寬近二十米,縱面有六七米,整體高度有個十多米高。
說是石牌坊,更像是兩座大石樓,以這時代人的眼光來看,絕對是巨制了。
“真敗家啊,這得花多少銀子到底是誰修的”林大官人莫名的心疼起來。
本來是不缺錢的,但自從下決心今年啟動疏通吳淞江下游工程后,就發現自己又缺錢了。
不然也不會打上揚州鹽商的主意,讓汪員外出面籌錢。
王府尊答道“這兩座石牌坊,樣式由你那個外管家高長江設計,位置由周撫臺親自勘定,再由你大兄施工”
“等等”林泰來疑惑的說“周撫臺親自勘址他這么閑的嗎,連這種事都做”
王府尊笑道“咱們這位周撫臺出自我們山東,我對他的底細很了解。
你可能有所不知,周撫臺乃是當今最頂尖的堪輿術大能,著作有陽宅大全十卷,巡撫什么的只當是副業。
所以你們林家要修這兩座牌坊時,周撫臺親自看風水勘址。”
林泰來“”
剛才真沒看出來,周巡撫還挺多才多藝,居然是個風水大師,也算技術型人才啊。
愣了愣后,林泰來調侃說“若周大師早來幾年就好了,動工興建滄浪亭林府時,可以請他指點指點。”
王府尊答話說“現在也不晚,令尊已經請周撫臺出手,幫忙重修林宋村祖宅和林氏祠堂了。”
一邊說著話,一邊棄舟登岸,從正門進府。
說實話,回到蘇州的林大官人更想先去橫塘鎮視察橫塘學院,或者去木瀆鎮對面視察工業園區。
在林大官人心目中,那些地方才是事業的根基所在,而城里面更多的是浮夸和虛榮。
但是現在有了正房,有了嫡子,無論他心里怎么想的,也必須先回城里的滄浪亭林府。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