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泰來沒跟石侍郎較真,一邊往外走,一邊對兵部禁卒們說:“讓讓路!我先回去接個旨!”
從兵部脫身比預想的更順利,林泰來心情不錯,美滋滋的回到翰林院。
在一干翰林猜疑的目光里,陳太監終于揭開了謎底,對林泰來說:“皇上口詔,傳你明日入宮覲見!”
什么?林泰來大吃一驚,完全沒有心理準備,他根本沒想到過會被召見。
在他的記憶里,史上的萬歷皇帝在擺爛后,有兩三次召見閣臣的記錄,每次都是有特殊原因。
其中有一次確實在今年,但記錄上可沒說還會再加一個小翰林啊。
而其他翰林聽到這道旨意的內容后,比之前更震驚了!
皇帝躲在深宮,大臣們又是一年沒見皇帝了,連翰苑近侍之臣也看不到天顏!
正可謂是,天高簾遠,君門萬里!
然而這次皇帝卻主動召見林泰來,怎能不令別人震驚。
陳太監傳了旨后,正要轉身離去,但翰林掌院陳學士上前幾步追問道:“皇上只召見林泰來么?”
陳太監回答說:“還有四個大學士!”
四個大學士和林泰來?這個組合又讓眾翰林陷入了不甘和迷茫,每個人腦子都在想,憑什么是林泰來?
這個組合可以是四個大學士和吏部尚書、四個大學士和禮部尚書、四個大學士和翰林院掌院學士
無論哪種組合,都比四個大學士和林泰來看起來更合理啊。
林泰來陷入了沉思中,連禮部都沒去,一直在翰林院狀元廳坐到了下班。
他只在思考一個問題,皇帝的意圖是什么?
將史料和當前情勢結合起來分析,皇帝召見四個大學士的意圖,還是比較好猜出的。
一是新輿情質疑皇帝對皇長子涼薄苛待,皇帝不好在奏疏里辯駁。
所以就想著召見所有閣臣,進行“解釋”,并希望通過閣臣之口影響輿情,比較軟性的消除這種輿論。
二是近一年來因為國本問題屢屢提起,皇帝被騷擾的煩不勝煩。
所以就想著親自觀察內閣大學士們的態度,看看閣
臣們是否愿意充當防火墻,幫自己去壓制或者引導國本輿情,如果愿意直接支持皇三子那就更好了。
那么更關鍵的問題來了,皇帝召見他林泰來的意圖又是什么?
史料上也沒有這個事情啊,而且和皇帝接觸太少,缺乏樣本分析,這就讓人太抓瞎了。
想了又想,林泰來只能猜測,皇帝可能是想“拉攏”自己。
就好比當初皇帝想清算張居正的時候,就刻意提拔李植、羊可立、江動之這三個行動力超強的反張居正魔怔人。
而自己現在的特點也是行動力超強、殺傷力巨大
除此之外,別的就不好猜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到了次日,天色還沒亮,皇城長安右門的門洞外面就站著令人矚目的四道身影,正是四位大學士。
既然被皇帝召見,肯定要盡可能早的進宮候見,總不能讓皇帝等大臣吧?
過了一會兒,天色將亮未亮的時候,又有一位高大雄壯的年輕身影,出現在門洞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