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至高無上、生殺予奪的皇帝真想給人定罪,直接拿下就行了。
不會說什么“你可愿意認罪伏法”之類的廢話,皇帝想治罪還需要講法律?還需要認罪供詞?
在御前時,除非皇帝點名或者詢問時,一般不能隨便主動說話,不然就是御前失儀、慢君蔑上。
故而剛才皇帝輪流詢問大學士們時,林泰來話再多也只能憋著。
終于等到這時,林泰來才能開口,對皇帝奏道:
“臣辜負圣恩,罪孽深重,百口莫辯,但有些話想問諸位閣老,懇請陛下恩準!”
萬歷皇帝心里衡量了一下,便道:“準了!”
感覺這樣對于促進林泰來和閣臣乃至于文官決裂,應該是好事。
林泰來便朝向許國許次輔,開口道:“一年前,是老師你把我點中,使我得以躋身朝堂。
也可以說,老師你就是我在朝堂的路人。”
如果不是為了在皇帝面前保持形象,暴躁的許次輔肯定要大罵一聲“去尼瑪的引路人,你我根本不熟!”
又見林泰來繼續說:“今日我因為觸犯鄭家而橫遭大禍,難道老師真忍心放棄師生之義,坐視我被制裁?”
聽到林泰來說話就想生氣,但許次輔還是按捺住火氣,講道理說:“天地倫常中,君臣之義大過師生之義。
如今國本問題就是君臣之義,為了成全君臣之義,我也只能舍棄師生之義了,自此以后你我恩斷義絕!”
然后林泰來又轉向三輔王錫爵,懇求道:“晚輩與閣老同出于蘇州府,向有同鄉之誼,況且晚輩更是與令郎曾經在蘇州府學同窗數月。
難道閣老也要舍棄鄉誼,坐視同鄉晚輩因為得罪鄭家而遭難?”
王錫爵很敞亮的答道:“大臣之道,先公而后私也。鄉誼乃是私情,豈能影響公事。”
林泰來又對四輔王家屏說:“別人說,伱處事最為公道,從來不偏不私。
但今日我因鄭家而獲罪,你卻首倡治罪,公道何在?”
王家屏回應說:“孔曰成仁,孟曰取義,舍小道而取大道,才是真正的公道!
國本與汝,孰輕孰重,孰大孰小,不言自明!”
幾位不愧是文臣里最頂級的人物。每個人都能做到邏輯自洽,哪怕是出賣了別人也能自圓其說。
“哈哈哈哈!”林泰來突然仰天大笑,“我林泰來只后悔,還不如留張鯨到今日,還不如與鄭家早早勾結,也省得看三位閣老的小人嘴臉了!”
大部分人都莫名其妙的,不知道林泰來在這里忽然提起原廠公張鯨和鄭家干什么。
其實林泰來也沒別的意思,只是把勇斗張鯨和鄭家拉出來當自己的背景板,表達自己遭遇出賣的憤怒。
隨后林泰來對萬歷皇帝說:“公道自在人心,臣若對陛下認罪,惟恐陷陛下于不義!
故而臣不敢對陛下認罪!還是請三位閣老對臣會審定罪!”
這個提議非常附合萬歷皇帝的心思,他的本意也是用文臣整治文臣。
然后他作為皇帝再對林泰來加以施恩,就可以拉攏到林泰來。
于是萬歷皇帝對許二、王三、王四三位閣老下旨道:“爾等三人現在就給林泰來議罪,然后奏上來!”
??????55.??????
三位閣老便站在一起,討論了一會兒后,便由首倡大義的王四閣老講結果奏道:
“林泰來宮中逞兇傷人,驚擾圣駕,悖逆無人臣禮,當罷免一切官職差遣,并剝奪衣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