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丁們抬著木板,就往外面走。
忽然林泰來又讓家丁停下,對陳學士問道:“上次以翰林身份挨廷杖的事情,發生在什么時候?”
在大明,一般挨廷杖比較多的是科道言官,而翰林因為性質的特殊性,挨廷杖的情況可以說很罕見。
畢竟翰林名義上是近侍之臣,而且翰林很多都當過講官,所以皇帝一般不會打翰林。
同時翰林升遷榮辱完全取決于皇帝一念之間,不像外朝那樣有制度保障,故而翰林一般也不會和皇帝死磕。
聽到林泰來的問題后,陳學士稍加思索便答道:
“應該是萬歷五年張居正奪情事件那次,當時的趙用賢、吳中行皆以翰林之身承受廷杖。”
林泰來又問道:“再往前呢?”
陳學士看向田一俊,苦笑道:“田君熟習典籍,對歷代掌故知曉甚多,還請田君來答疑。”
田一俊田學士想了想后,答道:“再往前,就該是六十多年前的嘉靖朝大禮議左順門案了,數位翰林當場被杖責。”
林泰來繼續問:“再往前還有么?”
田學士答道:“七十年前的正德十四年,廷杖群臣時有翰林在內;百二十年前,成化二年有翰林四諫,挨過廷杖后皆名噪一時!”
再往前就不用問了,在大明朝堂的古早版本里,并不流行以廷杖為榮的風氣。
而且古早版本里,出事就不只是廷杖問題了,經常直接掉腦袋。
林泰來大聲的感慨道:“鑒往可以知來,惟愿諸君牢牢記住,你們曾與近百二十年來第五次挨廷杖的翰林同衙為官!”
眾人:“”
臥槽!你林泰來有多癡迷于記錄和數據啊?
還是皇帝打得太輕了,而且才四十杖也太少了!
而且突然有點理解,為什么閣老們寧可身陷丑聞,也要出賣林泰來了。
出了翰林院登瀛門,左護法張文學乖了,主動請示道:“
看坐館這興頭,明顯是不想回家的。
林泰來思索一番后,揮了揮手說:“我在禮部還有兼職,
享受八人抬待遇的林泰來所到之處,無不被圍觀。
禮部儀制司郎中于孔兼公房門口,林泰來趴在木板上叫道:
“于郎中!你們儀制司管的就是禮制的事情!我這廷杖等于是替你們挨的!
連我這主客司的人都因為國本挨了打,甚至遭到三位閣老聯手治罪!
為何還不見你們儀制司為了國本大義,奮勇直言?”
于孔兼:“”
他們清流勢力早有默契,在這波國本之爭里,為了保存實力,五品以上的實職六部官員暫時按兵不動!
畢竟六部五品以上實職太重要了,一個蘿卜一個坑。
誰能想到,最沒道德的林泰來還能跑過來道德綁架!
在禮部巡游完后,林泰來大手一揮:“下一站去吏部!”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