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見,萬歷皇帝真心想早點把災異事情徹底了結。
但是跟趙志皋入閣一樣,罪己詔下發后同樣也是悄無聲息,沒有引起大臣的太多關注。
一方面,災異和罪己詔已經完全沒有利用價值了,過氣話題不值得再浪費精力。
另一方面,所有人都在關注吏部,誰還有心思去看什么罪己詔啊。
吏部正官尚書和第一副職左侍郎同時缺人,這在整個大明都是很少見的情況。
此時在吏部中,最興奮的人莫過于文選司郎中陳有年了,因為他現在暫時就是事實上的吏部老大了。
大明六部里有一個現象,那就是各司尤其是核心司郎中的實權比侍郎要大。
很多部議往往都是尚書和郎中決定,侍郎尤其是右侍郎只能在旁邊贊畫。
現在吏部三堂官同時沒了尚書和左侍郎,只剩下一個年老多病、經常在家養病、不大管事的右侍郎。
那么第一司文選司郎中陳有年,就赫然成了吏部里面最大的那個。
更何況在吏部里面,很多官員都屬于清流勢力,故而陳有年的支持者眾多,在這段空窗期稱得上吏部第一人了。
陳有年私下里對趙南星、俞沾、蔣時馨等五六個吏部里的同道說:“選官節奏是由我們吏部來把握的,不用太著急推選出新的尚書和左侍郎,盡量多拖延一些時間。
趁著吾輩同道掌控吏部這段時間里,盡力提攜正人,壯大正道根基。
這是近些年來極為難得的一次機會,堪比沈前輩主持吏部的那兩年!”
聽了這番話,吏部清流勢力諸君子士氣無限拔高,使命感油然而生。
眼見氣氛到位了,陳有年率先慷慨激昂的振臂高呼:“扶保正道,吾輩有責!”
其他人同樣舉起手,正要高呼時,忽然聽到連續幾聲刺耳的竹哨聲音,然后緊接著就是不停喧嘩吵鬧。
作為吏部當前事實上的老大,陳有年對這種嘈雜環境非常不滿意,便門外的雜役喝道:“怎么回事?”
不多時,雜役回報說:“林泰來帶著不知多少家丁,堵了我們吏部的大門!”
陳有年問道:“他過來作甚?”
雜役回答說:“他說落實官職待遇,前堂書吏按章辦事,叫他回去等消息。
他不肯答應,就堵了大門,還要闖進來!”
“真混賬東西!”陳有年大罵道。
別地不提,只說吏部旁邊的長安左門里,就有上千官軍駐守。
“講數?”陳有年略感疑惑的說:“這是何解?”
吏部老大指的就是自己,陳有年能聽懂,但真不明白講數的含義。
書吏答道:“談事或者是談判的意思。”
考慮到樹立形象的需要,陳有年就回應說:“那我出去見見他!”
外面叫的是讓吏部老大出去,那豈不就等于是說,誰出去誰就是吏部老大?
現在如果連自己都出事,那吏部就要癱瘓了,林泰來也擔不起這個責任。
而自己若能出去當面怒斥林泰來,對自己的形象就是巨大的加成。
拿林泰來刷聲望,簡直美滋滋。
聲望資歷都到位,等做滿了文選司郎中后,外放一個四品巡撫過渡一下,轉眼就能升為正三品侍郎了!
此時此刻,吏部大門已經被林府家丁占領了,高大雄壯的林泰來身穿紅胖襖,依舊像是個小兵,站在大門中央面無表情的抱胸而立。
沒辦法,他現在還沒有正式官復原職,官袍穿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