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比較常見的情況,如果說吏部尚書是外朝一號人物,戶部尚書就是名義上的二號。
在外朝廷議中,一般都是由吏部尚書主持,如果吏部尚書不在,就由戶部尚書主持。
今天一堆尚書都御史都在這,王用汲覺得自己有點弱勢,便不想主持。
“我反對!”王右侍郎話音剛落,王大司徒還沒有表示謙遜時,就有一個高大雄壯的身影跳了出來。
今天到場的二十來個大佬看著林泰來,齊齊無語。
王司徒可是你林泰來的親妻兄啊,你連自己人都不放過嗎?
而林泰來則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一般事務交由大司徒主持,未嘗不可。
但今天是我們吏部的事務,怎可以假手于外部的人主持?
我林泰來是一個公私分明的人,不得不站出來說一句,由大司徒主持廷推吏部尚書,這非常不合適!”
王用汲質問道:“那你說誰合適?”
林泰來答道:“既然不可假手于外部,那只能由吏部之人來主持。既然少冢宰推辭了,那就吏部只有在下我了。”
眾人:“.”
趕緊把吏部尚書和左侍郎補齊了吧!不然只怕林泰來在吏部要翻天了!
一邊想著,大家一邊又看向名義上的外朝二號人物戶部尚書王之垣。
現在有資格主持外朝高層會議的人,也就是王司徒了。
王司徒便很灑脫的說:“只是個起話頭的主持而已,又影響不到各人選擇,就讓林九元做吧!”
連王司徒都不爭了,優先級比王司徒還低的別人更無話可說。
于是林泰來當仁不讓,像模像樣的說起開場話:“經吏部部議,推選出吏部尚書候選三名,分別是南京刑部尚書王世貞、左都御史吳時來,刑部尚書陸光祖。
今日諸公匯聚在此廷推,旨在確立誰為主推,另二人便為陪推,還請諸公暢所欲言!”
在理論上,吏部尚書和閣臣只能由皇帝親自任命,所以大臣廷推的性質有點像是殿試選狀元。
殿試是讀卷大臣暫定出一個第一、第二、第三名,最后呈交給皇帝,皇帝沒意見就算定下了。
而廷推則是暫定一個主推,其他都是陪推,結果同樣呈交給皇帝,皇帝沒意見就算定下了。
林泰來的開場話很好,但卻成功出現了冷場效果,在場二十多大佬里,沒有一個人開口。
可能是大家都不太適應,面對一個小五品主持應該怎么發言。
也可能是有些人故意不說話,想著給林泰來一個難堪。
作為穿越者,林泰來哪能被這種小場面難住?
便又道:“既然諸公都不說話,那就由我主動詢問了,支持刑部尚書陸光祖的舉手!”
上輩子這種表決場面,也經歷過不少回了,拿來就能用,簡單便捷。
但在場其他大佬第一次聽到這樣的招呼,沒反應過來,平常更是沒有舉手表決的習慣。
所以都是下意識的瞪著林泰來,一時間毫無反應。
林泰來就迅速開口說:“無人舉手,看來無人支持陸光祖!下一人,吳時來!支持的舉手!”
臥槽!回過神來的大佬們一片嘩然,你林泰來這是認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