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陛下怎么不按理出牌?有這么說話的嗎?
但林泰來只能順著皇帝的話往下說:“臣也只是僥幸探知了幾條,但一人之力終究有限,豈能成為常態?”
萬歷皇帝又不是傻子,聞弦歌而知雅意,又道:“難道你的意思是,將搜集情報之差事專門歸集到某衙門去?職方司?”
職方司郎中楊于庭聞言眼前一亮,難道林泰來的根本目的是給職方司增加職權?
隨即又聽到林泰來奏道:“職方司所管事務已經極為龐雜,不可再增加職權了!”
這話也在理,一個司既管邊鎮將官選用、京營營官選用,又管營兵部署和操練,還管邊墻城池關津,本身職權已經很大了。
然后林泰來繼續說:“所以應當另設衙門負責情報,另外還要從職方司將輿圖這部分差事分過來,衙門名字可暫定為軍情局,或者情報局,或者隨便什么名字。”
聽到這里時,群臣大有“圖窮匕見”之感,林泰來的意圖終于徹底暴露了。
無非就是再多兼一項官職,把搜集情報的差事攬過來。
不過眾人還是理解不了,林泰來為什么想負責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差事?
在大明傳統官場權力格局里,搜集境外情報肯定是比較邊緣化的差事。
從私心角度來說,這差事立功不容易全靠撞大運,但卻很容易背黑鍋,而且對朝廷權力博弈完全沒用處。
即便境外情報能詳細到女酋首內衣是什么顏色,對爭奪尚書或者閣臣有任何幫助嗎?
難道大家都錯怪林泰來了,其實林泰來是一個大公無私,為了大明利益不計得失的人物?
萬歷皇帝也想到了這點,忽然有點感動。
在邊鎮失事互相推諉責任的背景下,忽然有人愿意主動承擔重任,去做吃力不討好的工作,顯得格外清新脫俗。
所以萬歷皇帝雖然對成立什么軍情局完全不感興趣,但決定還是給予一定鼓勵,畢竟精神可嘉。
便對林泰來說:“若有想法,不妨詳說。”
讓你多說幾句,說過也就完事了。
林泰來就趁機把自己的構想全盤托出,“在京師設總局,然后在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各設一分局!
分局往下,在交通要津、港口、邊鎮設站點,各自重點搜集某方向情報。
總局、分局、站點之管事官員定為文官品級,但行動及辦事人員不用民間差役,直接抽調官軍充任。
從上至下,形成一套獨立專業的情報網絡等到條件成熟時,可以在倭國、南洋等地設置海外站點.”
正當林泰來滔滔不絕的暢想未來藍圖時,突然就被人打斷了。
“慢著!”忽然戶部右侍郎楊俊民站了出來,喝止了林泰來的暢想。
然后有理有據的質疑道:“你這臆想,用人也就罷了,畢竟我朝并不缺少官軍,但是費用從何而來?
你說要設立總局、分局、站點,還有大量行動辦事人員,更要搜集境外情報。
不用細想,也知道耗費不菲,而且為了維持運行,必定還需要長期投入。
如今太倉用度緊張,今年才過半年就已經開始虧損。你林泰來所說的這些設想,錢從何來?”
雖然楊俊民是林泰來多年的死對頭,但他這番話卻是十分公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