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泰來如果成了右某都御史、參贊軍務、兼理糧餉,那字面上不就是巡撫的一半嗎?
想到這里,王二有點麻了。
不過既然王三都對林泰來這么好,王二也犯不上當惡人,便道:“甚為合理,那就如此上奏吧!”
“慢著!”很少在內閣發言的趙四突然開口,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王二疑惑的問道:“你還有什么不滿意的?”
這趙四在內閣會議基本不說話,除非涉及林泰來,但今天真沒道理反對吧?
趙四轉頭對王三說:“敢問一句,若給林泰來升授右僉都御史,翰林修撰和三部郎中這些原官如何?”
王三顧左右而言他,“按朝廷典制辦就是,該怎么辦就怎么辦!”
王二這才恍然大悟,差點被王三蒙混過去!
這里面有兩個華點,自己剛才沒在意就沒往這方面想。
監察體系官職和事務官職是互相獨立的,沒有以監察官兼事務官的道理,比如不可能有御史兼郎中、巡撫兼布政使這樣的官職。
在整個大明,這樣兼官只有極個別的罕見例子。
至于某些總督的右都御史兼兵部尚書,某些巡撫的右副都御史兼戶部侍郎之類情況,是因為兩個官名都是虛銜,并非實職。
所以林泰來如果真升右僉都御史,那么相應的,原有三部郎中和翰林院修撰都要免掉了。
第二個華點就是,如果真以右僉都御史出差,按照體制慣例,那就成了長期出差地方的工作性質了,失去了純粹京官的地位。
想要再回京師,還得多費一點手續,不能想回就回。
有的人可能為了虛名,愿意付出這樣的代價,但從趙四的表態來看,林泰來顯然不愿意。
對林泰來而言,可能實權比虛名更重。
趙四給了王三一個臺階下,“林泰來本就是以京官出差地方,不必再另加什么御史官銜了。”
此時趙四又有了新的感悟,難怪林泰來先前死命推自己入閣。
如果沒自己人在中樞盯著,真是很容易出事故,一不留神就要被坑。
王三見小計謀被識破,冷哼一聲,反問道:
“那你說,又要在陜西督理糧餉,又要升級,該配置什么合理官職?
在京師升一個太常寺少卿或者大理寺少卿,去陜西督理糧餉也不倫不類!
難不成給一個陜西按察副使?還是陜西布政司參議?
所以還是升為右僉都御史最為合適!不然就沒法升了!”
趙四胸有成竹的說:“此言差矣,還是有比右僉都御史更合適的官職!
例如朝廷不但在京師設置太仆寺,在各地也設置了若干行太仆寺,恰好在陜西就有。
所以可以升為陜西行太仆寺少卿,既是京官,又便于在陜西行事。
更妙的是,太仆寺管馬政和馬價銀,又與軍需后勤有關系!
而且也解決了升官的問題,雖然只是從四品不是正四品,但以林泰來的淡泊名利和寬廣胸襟,想必不會介意!
實在不行,將林泰來的翰林品級升半品,可以作為一種彌補。
總而言之,還有比行太仆寺少卿更合適的官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