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定有人愿意做內應,并且同樣以箭書方式,從城上射到軍前,約定時間號令。”
李如松半信半疑,“就這么簡單?”
林泰來說:“反正這幾天閑著也是閑著,試試又何妨?無非就是浪費一些弓箭。”
在原本歷史上,官軍攻了幾個月也沒能攻下寧夏城。
遷延日久無奈之下,只好用水攻之法,引黃河以及周邊湖泊之水倒灌寧夏城,這才破了城。
但代價十分巨大,一座西北雄城直接毀了,重修起來又是耗費驚人。
而且不知多少城中無辜百姓死在大水和兵災中,情況堪為慘烈。
但是在水攻之前,官軍也不是沒有機會破城。
當時城中有幾個武官不甘心附逆,主動向西面城外射出箭書,與官軍約定晚上舉火燒城樓為號,里應外合攻打西門。
負責城西的總兵是心懷怨氣的李昫,撿到箭書后響應遲緩。
又因為各總兵之間的矛盾,最終導致官軍居然沒有配合城中內應。
也可能是心有疑慮,不知道內應到底是真是假。
當西面城樓大火燒起時,軍營里的總督還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
最后除了兩三個從城墻上吊著繩子下來,催促官軍前往接應的人,其他內應都被叛軍所殺。
這是圍攻寧夏城中,最為可惜的一次機會。
林泰來所設想的就是,早點主動把這種機會引導出來。
若能正常破城,起碼可以讓多數城里百姓活下來,不至于成為大水里的亡靈。
林泰來這個建議的成本并不高,李如松沒有拒絕的必要,就安排下去了。
然后林泰來又對李如松說:“城池四面,不知道內應會在哪邊出現。
為了防止官軍心存疑慮而導致錯失良機,你我二人有必要分頭坐鎮。
萬一內應出現,要立刻及時響應,親自督陣。”
李如松有點納悶,期盼內應出現,不就相當于撞大運么?
你這整得還挺煞有介事的,好像馬上就能破城了似的。
最后林泰來很認真的問道:“你我兩人,一個在南營,兼顧東面,另一個在西營,兼顧北面,同時彼此之間互相呼應。
給你一個選擇的機會,你要在哪邊?”
李如松很隨意的說:“南營是主營,我不方便離開,所以我就在南營兼顧東面吧。”
林泰來確認道:“你確定?那我就去西營兼顧北面了?
其實我夜觀天象,掐指一算,利在西方,你再考慮考慮?”
李如松不耐煩的說:“別裝神弄鬼了!你以為你是評書版本的諸葛孔明、徐茂公、劉伯溫?
還有,你今天怎得如此啰嗦?難道你想騙我離開主營,你好鳩占鵲巢不成?”
林泰來哈哈大笑幾聲,“天意!天意!你走吧,分頭行事!”
給你李大將機會,你也不上啊,那就沒辦法了。
聽著林泰來的笑聲,李如松莫名的感覺自己似乎像是錯失了一百萬兩銀子。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