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王天官做了總結發言:“四個正職的提名就這樣,等過了獻俘禮后,再組織廷推,散會!”
其他心里吐槽,王天官和林考功的立場真是高度一致。林考功不發言,王天官也就跟著不表態。
這次吏部部議可能是關注人數最多的一次,幾乎朝廷所有官員都在關注。
看到“楊俊民、石星、曾同亨、周采、李世達、齊世臣、何以尚、陳有年”這份名單后,很多人都感到了非常古怪。
很多人第一時間都以為是假名單。因為大部分在名單上的人,不是林泰來的老仇家,就是最近得罪過林泰來。
有林泰來在吏部,怎么可能搞出這樣的名單?就算林泰來正處于虛弱狀態,那還有王天官。
仔細打聽過后,得知林泰來開會時從頭到尾一言不發,朝臣們都覺得這次部議充滿了詭異,但又說不上到底為什么詭異。
先前是申首輔發飆,把清流勢力和林泰來壓著一起打。
現在這份名單,卻又像是申首輔和清流勢力產生默契,一起瓜分林黨戰略收縮后所讓出的利益。
莫非是林泰來底子薄,先扛不住了?
反正上了名單的人,獲得希望之余心情反而忐忑不安;
沒上名單的人,都在期盼下一次廷推失敗,也好重新來過。
在朝廷大臣大多心思不定的時候,終于迎來了獻俘典禮。
這是一項籌備了將近一個月的大典,主要是皇帝非常重視。
萬歷皇帝雖然身形肥胖、腿腳也不便利,基本已經放棄上朝。
但對獻俘典禮卻格外熱衷,并親自參加。
可能在萬歷皇帝內心深處,對武功還是有一定向往的。
前幾年,年輕的萬歷皇帝還經常命內監披甲持銳,興致勃勃的
在西苑內校場演武,聲震宮闕,但是卻被大臣們硬是勸住了。
獻俘禮當日,天氣晴朗,秋高氣爽。
典禮在午門進行,所以也稱作午門獻俘。
負責烘托氣氛和充當背景板的數百樂舞生和數百大漢將軍提前到達現場,在固定位置上靜靜等待。
文武百官身穿禮服,三三兩兩的踱步走入場內,按照東文西武的規矩列班。
當林泰來到達的時候,受到了集體注目禮。
人人都知道,這位七戰七捷、先登破城的功臣就是今天獻俘禮的主角。
雖然近期林九元遭遇了大逆風,表現很不像是主角。
但在獻俘禮上,沒人能搶走這位九元真仙的風頭。
不過也就這樣了,所有功勞都會成為過去式,沒有人可以永遠躺在功勞簿上。
林泰來本該站在前面,等著皇帝在午門五鳳樓上亮相后,負責向皇帝報捷。
可是林泰來這時候卻不安靜了,在人群里轉來轉去,鷹視狼顧的尋找著目標。
不知道的,還以為林泰來擔當了糾儀御史的工作。
自從皇帝不上朝后,很難有這樣能一下子就能看到所有主要官員的場合。
林泰來越過了閣臣、尚書,直接來到侍郎這排,在兵部左侍郎石星、禮部右侍郎李春、工部右侍郎衷貞吉之間來回掃視了幾眼。
然后林泰來淡淡的問道:“石少司馬、李少宗伯、衷少司空,為何缺席前幾日的文壇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