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有新情況?于是大家立刻又不想走了,免得錯失了現場吃瓜的機會。
四位閣臣上去后,先做的還是稱賀。
萬歷皇帝也禮節性的答道:“此皆先生每運籌之功也。”
如果換成與皇帝接觸不多的大臣,猛然面見皇帝時,由于君臣過于陌生,很容易就無話可說,甚至不敢說話。
歷史上成化朝的紙糊三閣老,就是這種情況,萬歷朝末年也出現過這種情況。
但這屆內閣班子除了趙志皋,都在萬歷皇帝小時候當過很長時間講官。
他們早先與萬歷皇帝接觸很多很親近,只是近幾年交際才少了,所以不至于不敢說話。
首輔申時行代表群臣問候說:“臣等一年不睹天顔,今日仰知圣體萬安,不勝欣慰。”
萬歷皇帝迅速愁苦的說:“朕尚頭眩臂痛,下步不方便。今日特為獻俘之禮出與卿等相見。”
申時行又說:“伏望皇上萬分保重。”
萬歷皇帝忽然冷不丁的詢問:“朕聞山西、河南等各地多有礦賊嘯聚,地方官為何隱匿不報?開礦的事情,就沒人管?”
在場大學士們都沒反應過來,皇帝怎么忽然問起“礦賊”之事?
這話題毫無征兆,未免也過于跳躍了。
如果不是先知先覺的穿越者,此刻還真猜不到皇帝在想什么。
再聰明的政客也想不出,萬歷皇帝在這個時候已經開始產生派內監去各地開礦賺錢的心思。
正在大學士們琢磨,如何回答皇帝這個詢問時,忽然有個內監上來,對司禮監掌印太監張誠低聲耳語了幾句。
張誠又對皇帝奏道:“有林泰來在
這個奏報,打斷了君臣之間的交流。
萬歷皇帝稍稍愣了愣,吩咐說:“你們司禮監先收下看看。”
但張誠卻又強調說:“林泰來想要辭官。”
正準備討論“礦賊”問題的君臣齊齊愕然,這林泰來又搞什么幺蛾子?
獻俘大典剛結束,你這最大功臣就鬧著辭官,是幾個意思?
說不好聽點,這不就是打皇帝臉嗎?
感到臉面有點掛不住,萬歷皇帝便喝道:“將他叫上來!”
在外面等待的群臣終于看到,林泰來經過“交涉”后,也被召上去了。
再聯想起獻俘典禮之前,林泰來那驕橫的嘴臉,不是傻子都能預料到,肯定會出事。
午門上面的五鳳樓前,申首輔已經反應過來了,心情忽然有點慌!
林泰來怎么能辭官呢?如果林泰來辭官走人,自己豈不又成了活生生大靶子了?
還有,大功臣在獻俘禮后辭官走人非常少見。
如果輿情認為是被自己這首輔逼走的,那自己不就比肩秦檜了嗎?
這樣十分影響自己的歷史評價啊!申首輔之前真的沒想到過,林泰來竟然還可以辭官。
用辭官要挾別人這種手法,不是自己的特權嗎?林泰來什么時候學會了?
簡直就是倒反天罡!
等林泰來上了午門,萬歷皇帝劈頭蓋臉的斥問道:“為何辭官?莫非你以為朝廷虧待了你?”
對皇帝的話,一定要認真進行閱讀理解。
“莫非是朝廷虧待了你”和“莫非是你以為朝廷虧待了你”這兩句話,看著近似,其實完全是兩種意思。
林泰來奏答說:“陛下未曾虧待臣,臣亦感念于心。只是近期心灰意懶,早想辭官歸鄉。
又念及還有獻俘大典,臣不敢壞了陛下之興致,所以才一直等待。
如今獻俘已經完畢,臣也就到了該辭官的時候。”
萬歷皇帝不聽這些廢話,喝道:“你細說,心灰意懶作何解釋!”
林泰來奏道:“臣去年奉旨出征,朝廷屢屢有人對臣誹謗污蔑和無端指責。
臣一開始在西寧不出,被指責怯戰;其后接連出兵兩次大捷,被指責冒進。
臣防范唡拜,被指責苛虐;臣預言唡拜要反,被指責為構陷;等唡拜叛亂后,又說是被臣逼反。
種種類類非議,一年來始終不絕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