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名義上極其神圣,實際沒多大用的賞賜,也算對得起七戰七捷、先登破城的功臣了,天下人也說不出不是!
“不可!”三閣老王家屏有點失態的脫口而出。
林泰來本就有御賜甲胄,如果再得一柄御賜祖宗長矛,那在京師動起手來,還能有法有天嗎?
面對皇帝的視線,王家屏連忙奏道:“御前持器極為不妥!”
萬歷皇帝大度的說:“不妨,拿了長矛就下去吧!”
不多時,一號張誠和二號孫暹共同捧著一柄銹跡斑斑的鐵矛,從樓里出來了,在遠離皇帝寶座的地方站定。
林泰來上前幾步,行過禮后,鄭重接過了渾身銹跡的鐵矛。
而后萬歷皇帝就說:“林泰來先下去吧!朕還要與閣部大臣說說這各地礦賊嘯聚的事情!”
臥槽!林泰來提著鐵矛就往下跑!皇帝想開礦了,趕緊溜了溜了!
歷數萬歷朝的大坑,不只是國本之爭,開礦和礦稅也是其中一個,都是那種左右不討好的大坑。
想到這里,林泰來忽然覺得,王司徒這時候丁憂似乎也不完全是壞事。
如果說國本之爭是禮部的大坑,禮部尚書被迫沖在一線。
那么礦稅以及商稅就是戶部的大坑,戶部尚書肯定要輿論裹挾反對皇帝直派礦監開礦征稅。
如果王司徒還繼續當戶部尚書,只怕距離踩坑也不遠了。
至于皇帝為什么這時候琢磨開礦搞錢,林泰來也是能明白的。
說起皇宮財政,除了每年江南一百多萬金花銀,以及其他皇莊、草場收入,最簡單省事的辦法就是從太倉國庫直接搬銀子進內庫。
但太倉國庫從前兩年開始,銀子就開始出現虧空,今年寧夏用兵,更是耗費了大幾十萬。
所以皇帝就算想直接從國庫搬銀子,也沒得搬了,可不得另想辦法。
林泰來一邊想著國庫問題,一邊潛意識里要快速遠離午門,免得又被叫上去討論什么“礦賊嘯聚”問題。
所以林泰來下意識的一路小跑,從午門上一直跑出了左掖門。
所以還在午門柄通體帶有暗紅顏色、似乎血跡斑斑的長矛,從左掖門沖了出來。
再聯想起林泰來在京師街頭的赫赫武功,還有曾在宮里大打出手的傳聞,留在這里的一百多個大臣當場炸群,轉身就往端門轉移。
難道林泰來這是從午門上面,一路殺了下來?午門上到底發生了什么?為什么不見其他大臣下來?
在午門這里值守的錦衣衛官校紛紛拔刀,連忙大叫道:“放下兇器!”
大內禁兵也紛紛舉起武器,高度戒備。
林泰來愕然,隨即舉起長矛,高聲道:“此乃成祖皇帝長矛,供奉于五鳳樓,被陛下賞賜給了我!
另外陛下還有旨意,先前被提名的八人出來!”
停住了轉移的人群又是一陣兵荒馬亂,有個別人已經腿軟的站立不住。
林泰來手持御賜鐵矛來宣旨,這是什么意思?奉旨報復,點到名的當場捅死嗎?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