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林泰來就是史書上那些似有“天命”的人物?就算是無中生有胡亂猜測,也能恰好猜出別人意圖?
林泰來見申首輔久久無言,便求知若渴的問道:“老前輩可否講解,到底為什么推舉張位?”
申時行:“”
你林泰來到底有沒有邊界感?連這種窺伺別人心理活動的問題也問?
猶豫了一會兒后,申首輔還是詳細回答了,畢竟無論如何,張位在詞林怎么也繞不開林泰來。
“原因有二,第一是近年來由于某些人的刻意推動,朝廷黨爭愈演愈烈,而皇上對朝堂結黨之事多有疑慮。
所以起用張位這種久不在朝的大臣,更容易迎合皇上心理,獲得皇上支持。
第二,張江陵之后,內閣多是束手束腳、不敢任事之輩。
而張位此人性情精悍、勇于擔當,今后的內閣需要有這樣的人挑起重任。”
林泰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了滿足,恍然大悟說:“原來如此!”
現在林泰來大致明白申首輔的思路了,估計首輔想著先起復張位,同時期待禮部尚書羅萬化在今年的冬至國本大劫隕落。
然后由張位頂替為禮部尚書,再然后,若有包括首輔在內的閣臣隕落,就繼續推舉張位頂替入閣。
由此可以看出,申首輔也預見到了國本大劫的殘酷性,并為此預先布局了。
最后林泰來承諾說:“老前輩推舉張位起復,我絕不阻截!”
以此換取申首輔不搗亂,關于兵部尚書的廷推就能更容易通過。
談完了后,夜深人靜,林泰來再次起身告辭。
臨走前,申時行問道:“你認為,以今年冬至為節點的國本之爭會出現什么局面?”
林泰來答道:“皇上漸失耐心,或許會直接逼迫內閣、禮部的大臣表態。”
申時行又問:“可有什么應對之道?”
林泰來沉默一下后,回答說:“已經無解。”
申時行忽然又開始羨慕林泰來,實在太超然了。
從五年前也就是萬歷十四年,國本之爭還沒苗頭時,林泰來就開始孜孜不倦的和鄭家結仇,新仇舊恨一籮筐。
甚至引來鄭貴妃指使內監圍攻,又被皇三子當眾罵成“奸邪”,這才造就了林泰來如今的超然。
五年前看著林泰來和鄭家大打出手時,誰又能想到今日情況?難道這也是天命?
送走林泰來后,申首輔對好大兒申用懋感慨說:“林九元似有天命。”
申大爺慵懶的打了哈欠,不以為意的說:“父親你才知道?我早看出來了。”
此后一段時間,朝廷高層又又又經歷了一輪人事洗牌。
兵部尚書換人!工部尚書換人!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學士換人!
再遲鈍的人也覺得,朝廷現狀實在太不穩定了,好像隨時要崩的感覺。
從萬歷十四年到萬歷十八年,數年間朝堂一直很穩定,間或更換一個部院大臣,也稱不上震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