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廷上上下下都麻了,你朝鮮國也不算太小了,先前組織架構看起來也挺完善的,又不是松散的部落蠻邦。
結果還不到兩個月就丟了幾乎全部國土,還能更廢物一點么?
先前自稱略懂,又當眾說“三千里縱深、據險而守、兵馬可用”的陸總憲真想不到,年近古稀了居然會被朝鮮國打臉。
到了這時候,被困在鴨綠江邊上的朝鮮國王李昖瘋狂的向大明告急,瘋狂的呼叫天兵救命。
這日早晨,兵部左侍郎石星準備出門上衙,剛走到前院,就被仆役告知有人跪在大門外。
還說此人送上了一個沉重的箱子,作為登門禮物。
石侍郎站在門洞向外看,便見朝鮮國使團正使尹卓然跪在外面,神色衰敗狼狽不堪。
看到石侍郎出來,尹正使伏地不起,大聲叫道:“念在敝國向來恭順,懇請少司馬發兵過江,救敝國于水火!”
見尹正使這可憐樣,又感受到了對方誠意,石侍郎也沒忽悠,答復道:
“先前已經派遣五千兵馬抵達江邊,今日緊急向皇上奏請,得圣批后便令兵馬過江。”
尹卓然再三叩謝,石星又嘆道:“你先前隱瞞真實情況,只管自吹自擂,耽誤國事不說,還把陸總憲坑慘了!”
尹正使很想告訴石星,先前并不是自己故意隱瞞真實情況,也不是故意要自吹自擂,而是真心那么以為的。
一直到石侍郎消失在街角,跪在地上的尹卓然這才凄然起身。
這位正使萬萬沒想到,自己只是又搶了一次肥差,借著朝貢到大明倒買倒賣賺點油水而已,結果轉眼間家沒了!
妻子兒女現在是什么情況,全然不知道!
而自己一個輕松愉快的朝貢使,就地變成了求救使節!
在兵部左侍郎石星的奏請下,又見朝鮮屬國求救急切,產生了保護欲的萬歷皇帝便給遼東鎮下令。
命先前部署在鴨綠江邊戒備的兩支兵馬過江,并且在朝鮮兵的配合下,進攻平壤。
而后游擊史儒率率兵二千余兵馬、副總兵祖承訓率兵三千余兵馬先后渡過鴨綠江,聯合朝鮮兵,向被倭寇占據的平壤進軍。
在大明邊軍里面,近些年遼東鎮戰斗經驗最為豐富,而且這五千兵馬又是從遼東鎮選出的精兵。
有這樣馬匹充足的五千精兵,在君臣認知里,除了不能深入大漠,基本上足以橫行異國了。
等兩支兵馬入朝后,兵部左侍郎石星又秘密拜會左都御史陸光祖,尋求支持。
石星闡釋道:“先小打,后和議,快打快和,讓倭賊主動從朝鮮退兵,是為經濟省力之法。”
陸光祖贊同道:“如今國計艱難,若能在恰當時機和議,減少花費,亦為朝廷之幸也。”
石星又迎合著陸光祖說:“不能讓有些人故意窮兵黷武,并借此聚攏權勢。”
陸光祖痛斥說:“某些奸臣在西北鏖兵一年,吃到了甜頭,就欲罷不能了!這次就想故技重施,吾輩焉能坐視不理?”
這兩人,一個需要迅速解決朝鮮國問題,以此來打破林泰來的壓制;另一個需要盡力排斥林泰來,削弱林泰來的權勢,所以很容易達成合作。
又半個月后,也就是六月中旬,從遼東傳來戰報。
由于種種緣故,大明兩支過江的兵馬皆遭遇慘敗,甚至連將官史儒也在攻打平壤時陣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