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夢熊仿佛難以啟齒,還是回答說:“先前遼東五千精兵慘敗表明,這次朝鮮用兵規模不會小。
必定會從其他邊鎮大量抽調兵力前往朝鮮,所以我大明其他方向最好能保證穩定,避免承受多線壓力。
林九元親自趕赴宣府,就是為了安撫北虜右翼,保證宣府大同一直到寧夏甘肅這段漫長邊界未來一段時間的安定啊。”
眾人:“.”
什麼安撫北虜右翼,說得這麼高大上,不就是捐軀獻身,再做一次當代韓德讓嗎?
葉大司馬為了增加說服力,又極力一本正經的說:
“林九元的構想不只是安撫北虜右翼,還意欲游說北虜右翼騷擾北虜左翼。
若北虜右翼在未來一兩年能牽制北虜左翼,便可以減輕遼東鎮和薊鎮的壓力,尤其是解除遼東后顧之憂,從側面幫助朝鮮用兵。
就像林九元說過的,看待戰爭不能只局限于一地,要有全局視野”
從道理上來講,這個說法非常符合邏輯,眾人挑不出毛病來。
就是感覺怪怪的,到底是說服還是睡服?
工部尚書陳于陛問道:“林九元多久回來?”
葉大司馬回答道:“這次情況比較緊急,林九元大概要先去安撫個三天左右。
臨走前林九元也說過,不必管他,讓朝廷諸公先議論著。”
陳于陛卻說:“林九元不在,我等在此高談闊論有何意義?皇上大概也不會委任別人經略朝鮮了吧?”
很多人雖然不愿意承認,但又不得不面對這樣的事實,只要林泰來回到京師,就是經略朝鮮的第一候選人。
或許有很多人覺得,自己也有能力去經略朝鮮事務。但卻沒人敢說,自己能比林泰來更適合。
這就是林泰來轉戰西北七戰七捷丶平定寧夏所樹立的威望,以及讓人產生的信任感。
不管誰當皇帝來選人,也會傾向于選用一直打勝仗的人。
現在皇帝所考慮的,大概只是到底要給多大權限吧?
另外去年平定寧夏之役,先后動用了七大總兵,數萬強兵。
所以時任監軍的林泰來是近期為數不多的丶有過指揮“大兵團作戰”經驗的人。
在習慣了千百人級別治安戰的大明,擁有這種經驗的人鳳毛麟角,號稱身經百戰的李成梁也沒有。
從目前動向來看,朝鮮用兵明顯要上規模了,肯定優先選用有“大兵團作戰”經驗的人。
至于另外兩個近期有“大兵團作戰”經驗的就是李如松和葉夢熊,但這倆顯然不可能和林泰來搶經略大臣的位置。
最終第二次朝鮮事務廷議,在林泰來缺席的情況下,草草結束,等著三天后再來。
守在宮門的朝鮮國使節尹卓然聽到這個結果,心急如焚。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