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查大受縱隊加吳惟忠營,進攻城北牡丹峰,牽制北城倭兵;
楊元丶王有翼丶孫守廉丶王維貞丶楊紹先丶葛逢夏丶李如梅七個縱隊進攻西城七星門;
李如柏丶章接丶錢世禎丶戚金丶方時輝丶高升丶王問丶施朝卿八個縱隊進攻西城普通門。
張世爵丶張奇功丶梁心丶趙文明丶高徹五個縱隊負責策應七星門和普通門,破城門后負責迅速進城巷戰和擴大戰果。
駱尚志丶王必迪兩個縱隊加葉邦榮營丶朝鮮國李隘丶金應瑞部攻南城蘆門。
李芳春縱隊加祖承訓部佯攻南城含毯門。
李寧丶趙之牧丶張應種三個縱隊繞城前往南邊大同江埋伏,在此截擊向南潰逃的倭兵。
李如松你在西北督戰,本部院在西南督戰!”
李大將不明覺厲,莫名覺得林軍門的腔調好有氣勢。以后自己是不是可以效仿一下?
看著發愣的李如松,林泰來皺了皺眉頭,“李如松,伱給我復述一遍。”
一臉懵逼的李大將:“.”
臥槽!三十多個單位的部署,誰踏馬的聽了一遍就能全記住?
其他副兵團級將官同情的看著李大將,幸虧不用他們來復述。
林經略似乎很失望的搖了搖頭,“那我再說幾遍,李如松你記好了。”
最近愛上寫詩丶立志軍旅文學的李大將終于知道掏出筆來,將部署記錄在稿紙上。
將部署真正交待完畢后,林經略又說:“另外我還要強調三點。
第一,倭兵火銃犀利,要善用先前打造的木楯車進行防護,減少官軍傷亡,畢竟今后戰斗還有很多。
第二,小西行長在城中依托城墻修筑了六座所謂的陣城,也就是朝鮮國人所說的土窟,算是一種小型堡壘。
倭兵就習慣于修筑這種工事,日常都住在土窟中,保證自身安全。
如果我軍攻入城中后,這些倭兵還會依托土窟,進行頑強防守。
盡量不必強攻這些土窟,要多采用火攻,在土窟里面縱火焚燒,如此可省心省力。
第三,大局其他方向的二丶三兵團將有行動,這邊攻打平壤城要盡量速戰速決。
故而本次不以首級記功,不要讓軍兵把時間浪費在割取首級上,快速突破推進者為功!
我的話講完,命令傳達到縱隊,散會!”
次日大軍從肅川繼續南下,抵達距離平壤城只有四十多里的順安,然后進行最后的休整。
前鋒查大受派人來報,被沈惟敬忽悠的小西行長還在想著議和,派人來接洽詢問,該如何對待?
林經略回復道:“好吃好喝招待他們,說我們就是來議和的,兵馬都是為了逼著議和擺個樣子,然后放他們回去。”
同時又對隨軍的沈惟敬說:“要不然,你再去一下倭營,將小西行長忽悠到底?”
沈惟敬:“.”
把小西行長忽悠到底是沒什麼技術難度,但大軍攻城時,自己還能活著出來麼?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