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來自大明的天帥看上自己什麼了,居然如此重視的單獨談話。
林泰來指著桌案上的朝鮮國北部地圖,對惟政問道:“既然你是從東海岸逃到這里的,想必有對山間道路一定了解?”
眾所周知,朝鮮國大部分地區都是高原或者山脈,只有靠近海岸的地方有少許平原或者平地。
東西兩海岸之間,隔著崇山峻嶺,交通極為不便,能走通的道路極為稀少。
所以在朝鮮國,沿著海岸線縱橫南北容易,小西行長和加藤清正兩個倭寇先鋒就是各自沿著東丶西海岸由南向北推進。
但若想橫跨東西就極為困難,不是特別熟悉的人,在崇山峻嶺間連路都找不到。
惟政和尚也是個聰明人,當即就問道:“天帥想自此去東海岸?”
林泰來在地圖上點了兩下,“我聽說,從這里順安前往東海岸永興,是有道路可通的,不需要向南繞幾百里路。”
拜抗美援朝的熱度,后世林泰來也是研究過半島地圖的。
在他印象里,順安和永興之間在后世似乎有條鐵路,應該還是朝鮮國唯一穿越二百公里山脈丶連通東西的鐵路。
以此推測,既然優先在這條線上修鐵路,說明這條線原本的通行基礎就不錯,在古代很可能是有道路的。
所以在本次過江之前,林泰來就已經下令在朝鮮國內尋找知情人打聽道路問題。
現在基本可以確定,順安到永興這條線路應該走通,四五百里距離。
如果一支大軍通過這條道路,快速直插東海岸永興,就能完全攔截住位于咸鏡道的加藤清正第二兵團,使其無法南撤。
只是沒有實地走過這條路,多少欠缺底氣。所以林經略今天聽到惟政和尚是從東海岸逃過來的,就忍不住單獨詢問一下。
惟政和尚通過崔五魁的翻譯,回答道:“兩地之間確實有道路,從山脈交錯處的幾個山谷穿過,還要繞過兩處山峰。先前逃到順安時,就是沿著這條路過來的。”
“好!”林泰來突然熱情了起來,“大師何須去平壤搏命,有更大的功勞等著你!”
一眨眼間,在林經略的口中,惟政和尚果斷變成了大師。
管你佛法到底如何,只要你能帶路,那就是大師!
在林泰來的設想里,李如松兵團以最快速度攻克平壤后,可以像原有歷史一樣繼續南下,吸引牽制絕大多數倭軍。
而經略直屬三標營丶麻貴第二兵團丶董一元第三兵團共計三萬三千兵力從順安出發,穿過朝鮮國中部的山脈去東海岸堵截加藤清正兵團。
如果有可能的話,爭取全殲之,有效殺傷倭軍的有生力量。
當日林經略在百忙之中設宴款待惟政大師,以及他的師傅休靜大師,算是給足了面子。
不光是惟政大師能帶路,還有他一口一個“天帥”,這稱呼讓林經略覺得很中聽。
十月十五日,經略標營和李如松兵團從順安出動,在距離平壤只有十里的地方扎營結寨。
當夜,李如松又來向林經略懇求,重新劃分督戰范圍,將西城主攻方向全部交給他督戰。
理由就是西城方向大都是遼東薊鎮官軍,由他來督戰,效果更好。
而且西城戰況肯定更激烈丶更危險,經略大臣身關全局,應該遠離險地,所以只在南城次要方向督戰就行了。
看在多年交情的面子上,林泰來就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