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泰來便下令說:“據大同江對岸的探馬來報,來救援平壤城的倭兵都已經半途撤退了。
現在傳我軍令,務必在明日天亮之前結束平壤城戰斗!
如果無能,今日負責在西城主攻的所有將官降一級!”
眾將官低著頭,就往城里沖了。
此后戰斗進程與歷史上大致差不多,大明官軍對著倭兵的土壘不停縱火,數千倭兵被燒死在里面,異味蔓延十里。
眼看城中修筑的堡壘擋不住明軍,倭兵第一兵團主將小西行長帶著萬把人的殘兵,退守東城。
但是大明官軍仍然毫不客氣,繼續放火焚燒,反正這是朝鮮國的城市,燒起來不心疼。
眼看著明軍優勢巨大,而且己方援軍遲遲未至,小西行長便從東城突圍。
當初林經略部署攻城的時候,采用了“圍三缺一”的思路,并沒有在東城排兵布陣。
所以小西行長在半夜時分,率領殘兵從東城突圍出去很容易,但卻不意味著能順利逃脫,因為從東城外面就是大同江。
在大明官軍的追擊下,突圍的倭兵要麼回頭垂死掙扎,要麼在一片混亂中被逼著跳進大同江。
在這個收割人命的深夜,又不知幾千倭寇被淹死在大同江里。
倭兵主將小西行長在近衛的拼死保護下,渡過大同江繼續逃竄。
歷史在這里發生了蝴蝶效應,預先埋伏在大同江岸的三個明軍縱隊,以及會日語的大忽悠沈惟敬,出現在小西行長和殘兵面前。
“小西桑!我給你爭取了一個束手就擒的機會。”沈惟敬用流利的日語誠懇勸道:“作為好友,我特意冒險前來救你性命,不然我大明官軍只會將你們全殺了討功。”
小西行長:“.”
經過連續一天一夜的搏殺,平壤之戰到此基本結束。
本時空朝鮮國的《懲毖錄》中記載道:“清晨諸炮一時齊發,如天崩地裂,而后天兵奮勇爭先,強攻各門。
天帥林泰來督戰至蘆門,憐憫將士傷亡,親披重甲率先登城,手刃倭賊數十,倭賊膽寒潰逃,遂奪門破城。”
《萬歷邸抄壬辰卷》中說:“經略林泰來浴血先登王師共計斬首三千有馀,燒死六千有馀,溺斃五千有馀,生擒倭寇主將小西行長。”
十月十七日,又是一個清晨,天色亮了后,林泰來出現在城北風月樓。
這是一座塔樓,先前是小西行長兵團的“司令部”所在地,現在被林經略徵用了。
雖然塔樓的底層還算寬敞,但林泰來嫌棄里面雜亂氣悶,便將帥椅設在了樓門外面的臺基上。
沈惟敬帶著一個蓬頭垢面的俘虜過來,獻寶似的對林經略介紹道:“此乃倭軍主將小西行長也,被我勸降了。”
林經略沒有什麼特殊表示,就像是面對一個普通俘虜一樣。
他指著座旁的一個首級,對沈惟敬說:“你問問小西行長,認識這是誰麼?”
沈惟敬轉頭對被按在地上的小西行長問了幾句話,而后小西行長抬頭辨別了一下首級,又回答了幾句。
于是沈惟敬對林泰來翻譯說:“此首級乃是倭國丹后守大村喜前。”
林經略終于明確知道,榮獲被自己首殺成就的倭將到底是什麼人了,于是就頓感念頭通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