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今天更加匪夷所思的事情,都遇到過很多次,故而先不要妄加揣測丶大驚小怪了。”
楊登山久久無語,親眼所見如此離譜的事情,反倒成了自己大驚小怪?
孫子說過,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也,戰爭不是兒戲!
所以不要拿文官那套只求媚上丶罔顧事實的作風習氣來作戰啊!
楊登山別無他法,只能將北城這邊情況告知于南城方向的麻貴。
此時在城墻上,倭軍守將鍋島直茂也在仔細的觀察著林經略擺出的華麗場面。
今天是鍋島直茂第一次親眼看到大明天兵,也搞不懂遠處明軍正中央那被抬在肩輦上的華麗大帽寬袍人物丶還有他周圍遮云蔽日的旗牌是幾個意思,這到底是“神官”還是“總大將”?
其實在他們倭國國內,也有類似氣質出陣的人物,但早就不流行了。
于是鍋島直茂將正在城中的朝奸頭目鞠景仁喊了過來,指著城外問道:“這是何意?”
鞠景仁本為朝鮮國咸鏡道最北端的會寧地方官吏,在加藤清正攻到會寧時,此人綁了兩個朝鮮國王子以及幾位陪臣,投降了加藤清正。
這段時間鞠景仁恰好來到咸興府,幫著鍋島直茂管理地方。
如今上了城頭,聽到鍋島直茂的詢問,鞠景仁也眺望了一會兒,通過翻譯答道:
“聽聞明國與我國近似,以文臣節制武將,大軍最高元戎往往為文臣。
故而看這種排場,肩輦上之人必定是明軍中那個總督大軍的文臣。”
鞠景仁也是個對大明體制半懂不懂的人,按照自己的理解給出了解釋。
鍋島直茂陷入了沉思,大明文臣都是這樣出陣的麼?這到底是有多麼自大,多麼輕視敵人?
遠處明軍主將的這種排場,真不像是準備打仗,反倒有點像是國內的那些公卿的做派。
在三十年前,國內也有這麼一個人喜歡這樣出陣。
他出身高貴,他號稱東海道第一弓取,他是當時最強的大名。
他喜好風雅,即便出陣行軍,必定也是擺出公卿出行的排場。
最后他在大軍中死于少數敵人的奇襲,結局成了一個新時代的開端。
這位明國主帥的氣質,怎麼看怎麼像那位今川義元公啊。
想到這里,鍋島直茂又看了看運土到城下的明軍士兵,不由得冷笑幾聲。
從不著急動手直接攻城,先讓士兵堆土的策略來看,這位明軍主帥必定是一個喜歡顯擺智慧的文人或者儒將。
但凡這樣的人物,多多少少也會有幾分剛愎自負,給人以可趁之機,就看自己能不能抓住了。
這時候,在南城攻城的麻總兵收到了楊登山的稟報,心里不由得莫名感動。
林軍門果然是一個重信踐諾之人,說不搶功就不搶功,同時還如此盡職盡責丶花樣百出的幫忙牽制守軍注意力。
那麼自己督戰的南城這邊,明天就要更加一把力了!
今天只是試驗性的攻城,測試下火炮精度,以及敵軍防守的強度而已,所以本來也沒指望今天就成功。
而明天,才是真正開始攻城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