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席結束后的深夜時分,權元帥和平安道忠義救國軍總兵官鄭仁弘進行了秘密會談。
權元帥問道:“你那邊有多少可靠的兵?”
“二千人。”鄭仁弘回答說。
權元帥便道:“我這里帶來了四千余人,加上你那里的二千,一共六千多人足夠用了。
用三天時間籠絡軍心,然后就行動!先將臨海君搶過來,再擁立他為八道御倭大總管!”
鄭仁弘猶豫著說:“我等這樣做,其實就是叛亂。”
權栗冷哼道:“失敗了才叫叛亂,成功就是舉義!中原的唐太宗發動玄武門之變,有誰說他叛亂?”
隨即權栗解釋說:“林經略將大王和殿上臣都隔絕在遼東,與國內不通,這就是我們的機遇!
只要我們能順利搶到王長子臨海君并擁戴他為大總管,最后就一定會成功!
到了那個時候,大明官軍并沒有什么明面理由強行干涉我國內部政治,這是他們祖宗定的規矩。
而且遠在遼東的大王殿下只要不傻,也不會把我們宣布為叛亂!
畢竟他與國內關聯被人為掐斷了,他也需要有個抓手,能幫他在國內施加影響力!
所以說,林經略將大王隔絕在遼東,這就是我們的機遇!
我們可以在這個夾縫里舉著大義的旗號,發展壯大,只要手里有兵有糧,半島的未來就是我們的。”
鄭仁弘又說:“據我所知,有二百天兵護衛臨海君前往遼東。
如今臨海君滯留在平壤,這二百天兵也沒有走,仍然在充當護衛。
所以最大的難題就是,如何從二百天兵手里,將臨海君搶出來。”
權栗回答說:“其實最大的問題更具體說就是,如何才能在我們朝鮮兵不傷到天兵的前提下,將臨海君搶到手里。
只要不傷到天兵,事后一切都好說,我已經有思路了!開弓沒有回頭箭!”
鄭仁弘嘆道:“我們北人黨確實再也沒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但權元帥你是英雄,還有大好前途。”
權栗冷哼一聲道:“舉義之日雖短,但其榮光長久,這份榮光,我不會一人獨享。”
鄭仁弘被徹底說服了,他從權元帥身上感受到了一種獨特的梟雄氣質。
古往今來那些成功的大人物,很多都應該有這種氣質吧?或者稱之為人格魅力?
不是每個人都有魄力聲稱三次大捷、擊敗五萬人次倭寇、險些收復王京漢城的。
最后鄭仁弘下定了決心說:“那就做吧!元帥!”
權栗又問道:“不能說服柳成龍一起么?當初還是他推薦我在全羅道主持募兵,這份榮光可以與他一起分享。”
鄭仁弘答道:“柳大人屬于南人黨,如今南人黨正在得勢,柳大人本人又因為能回國做事掌握了巨大利益,肯定不會同意我們的舉義。”
權栗嘆道:“那就可惜了。”